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治理機制不完善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以來,盡管各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仍然存在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不牢、辦法不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還不夠健全、應有作用難以發揮,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還有待加強等諸多問題制約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面臨的挑戰

    整體規劃不夠。盡管上級黨政部門十分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但是部分地區沒有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擺到重要位置,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夠。基層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普遍存在相對看重資產管理、相對輕視產業發展的現象,缺少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產業的長遠謀劃。而且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仍然不夠,合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意識不足。

    發展不均衡。從整體情況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總量越來越大、村均水平逐步提高,但發展很不平衡。從集體收入構成看,大部分村比較穩定的資產性、資源性經營收入所占比重偏低,而臨時性、短期性的財政轉移支付和項目扶持資金、單位和個人資助、集體資產處置、土地復墾補償等補助收入占比較大。從經營收入來源看,大部分村經營性資產少,資源的整理、盤活、利用不夠,集體資金收益率較低,集體經濟組織自身創辦項目的比例不高。

    治理機制不完善。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機制落實不到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基層干部收入、表彰、晉級等機制不掛鉤或者掛鉤不明顯,缺乏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獎勵激勵機制,使得大部分村干部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方面能動性不強、責任感偏弱。

    扶持政策不配套。一是發展用地供應不足。實際用于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項目的用地指標很少。二是土地制度改革有待深化。農民及村集體分享農用地征用增值收益份額與比例偏少。三是村集體幫扶有待擴面。各級財政扶持對象主要是各級劃定的經濟薄弱村,而大量的中低收入水平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還未普遍獲得財政資金及政策支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缺乏堅實支撐。

    人才配備不到位。集體經濟發展面臨著較為突出的人才短缺問題,懂經營、會管理、能帶富的領頭人少,專業技術人員更是缺乏。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以村干部兼任為主,而村干部普遍年齡老化,對于發展集體經濟能力欠缺,習慣于“等、靠、要”守攤子。下派掛職干部到村任職時間短,抓發展項目存在持續性不足的潛在問題,很多時候是人走產業散,難以帶來集體經濟可持續增長。同時,開展集體資產管理、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和審計監督等工作尚有不足,也就難以有效指導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強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需要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充分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動能。

    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要求,建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制度機制,夯實相關部門主體責任,形成責任部門分工合理、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組織推進體系。

    進一步強化組織建設。相關部門要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的同時,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示范章程,發揮法人章程在資產管理、利益分配、經營發展等方面的規范作用。市縣政府要指導鎮村進一步完善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決策制度,確保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規范程序進行重大事項決策。各級主管部門要推動村級組織落實民主理財制度,規范財務公開,保障村務監督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監事會等機構獨立行使職權。

    進一步推進資源賦權。積極推動資源要素向村級流動。通過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確保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的用地指標落實落地,給予村集體經濟發展更多基礎性支撐。借助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本,合理有序、科學適度吸引工商企業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創新鄉村資源經營模式和收益分配方式,讓企業留得住、集體有收入、農民得實惠,為集體經濟全面參與市場競爭營造氛圍、拓寬道路。深入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依法依規將農村沿路空間、沿河空間、村莊內外空間等可開發利用資源的經營管理權賦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投入,在抓好經濟薄弱村轉化的同時,還需要同樣注重中低收入村的幫扶提升。

    進一步推進股份制經營形式。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探索與試點示范,研究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和管理辦法。有條件的地方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分開運行,更好地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經營管理集體資產、開發利用集體資源、開展農業生產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級“兩委”班子,注重從各類返鄉創業人員、優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中選拔人才,讓帶富能力強的鄉土人才成為發展集體經濟的中堅力量。重建和完善鄉鎮一級農經管理干部隊伍,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優先充實到農村經營管理干部隊伍中,切實解決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偏弱的問題。加強帶頭人能力培訓,提高村干部自主發展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的能力。(董春宇 郭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治理機制 集體經濟 諸多挑戰 資產管理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