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排長隊報名,線上請孩子“秒殺”學位;入了學就不想畢業,學齡跟校史一樣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老年教育需求迅猛增長,但老年大學、開放大學等各類涉老教育機構常常一位難求。
活到老,學到老。受教育既是老年人的權利,也是現實需求。通過上老年大學,老年人能發展興趣愛好,獲取新鮮知識,在不斷豐富老年生活的同時,也能實現自我價值。一些老年人多年“賴”在學校不肯“畢業”,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邊是旺盛的學習需求,一邊是擠不進的校門。雖然近年來國家持續推動老年教育發展,但供需失衡、一位難求的問題依然存在。從發展上看,缺乏專門的老年教育法律法規,致使政策執行和保障很難獲得持續性的人、財、物支持。從管理上看,老年教育涉及部門較多,存在多龍治水、各自為政的弊端。各地區、各部門、上下級之間協同性不足,辦學理念和配置情況不同,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考核標準。從外部環境看,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政策有差異,一些地方對老年教育投入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夠,制約了老年教育的發展。因此,只有對癥下藥,進一步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立法為老年教育保駕護航。2021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這就從國家層面統籌加快推進老年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立法進程,讓老年教育工作有標準、有考核、有監督。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完善配套制度和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制定實施細則。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明確責任主體、加大統籌力度,打破多龍治水、協調不暢的局面,強化老年教育政策可執行性可持續性,緩解老年人“求學難”。
讓更多人“老有所教”“老有所樂”,不僅是政府職責,而且需要社會參與。缺資金,可以拓展經費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老年教育事業;缺場地,可以充分挖掘職業學校、社區體育場等潛在資源;缺課程,可以通過開發適老化的遠程培訓平臺和各類網絡資源,讓更多老年人有機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務。同時,還要積極推進優質資源共享,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共同參與的共贏局面。
重視關心老年教育,就是重視關心我們自己未來的幸福。推進老齡化社會治理,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讓老年教育遍地開花、觸手可及,讓更多老人擁有更加豐富、更加體面和優雅的晚年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