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東莞預計2021年GDP突破萬億大關 將“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定為城市特色

    新年伊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第二大市東莞提出了未來5年發展新思路,首次將“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定義為城市特色,掀起制造業“科技浪潮”。

    1月5日,東莞公布信息,初步預計2021年GDP突破萬億大關,提出將立足GDP過萬億、人口過千萬的“雙萬”新起點,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譜寫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制造業大市苦練內功。東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分別是深圳、佛山、廣州的1.02倍、1.44倍和1.86倍,但利潤總額卻只有深圳、佛山、廣州的29%、47%和55%。東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利潤少,是有待挖掘的富礦,而“挖礦”的工具正是科技創新。

    不創新,無以立。東莞市正新包裝制品公司引進院士團隊做科研,承攬了可口可樂在中國50%的包裝業務;東莞先知大數據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鐵軌探傷系統,為全國26%的鐵路開展“體檢”。

    立足“雙萬”新起點,東莞日前提出,打造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人才集聚和體制機制新高地。未來5年,R&D占比達3.7%,國家級高新企業增至1.2萬家,GDP總量突破1.4萬億元。

    在科技創新上,東莞全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打造“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百強創新企業”發展梯隊,通過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創業創富活力;在先進制造業方面,實施產業立新柱“一號工程”、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工程、重點企業培育工程、招商引資突破工程和土地空間連片拓展工程“五大工程”,促進產業轉型提質。

    相輔相成的產業鏈和創新鏈,在東莞日臻成熟。在產業鏈上,19萬家工業企業、1.1萬家規上企業、7387家高企、66家上市企業,筑就東莞產業金字塔;在創新鏈上,形成“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創新體系,R&D占比提至3.54%,科創競爭力挺進全國城市20強。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云認為,東莞聚焦科技創新,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補強,緊跟時代發展和產業迭代的步伐,將促進工業大市繼續發展。(記者/吳擒虎靳延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