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地已經在對新一年的發展作出規劃。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廣東多地把發展眼光跳出了省內,以更大的視野謀劃未來發展。近期全省至少有6個縣市提出要力爭成為全國百強縣,分別是高州市、陸豐市、海豐縣、廉江市、鶴山市和新興縣。
全國百強縣代表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根據統計結果顯示,百強縣的綜合經濟實力連年增強,占整個縣域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因為廣東經濟實力較強的珠三角地區已少有縣和縣級市,所以當下廣東省內的全國百強縣數量并不多。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1年全國百強縣榜單中,廣東僅惠州博羅縣入圍。
多縣市爭創全國百強,有望攪動一池春水。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楊再高向記者分析稱,力爭成為全國百強縣的這些縣市正在主動謀求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這些地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對廣東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有所助益,能推動我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快構建。
新目標
位于汕尾的陸豐提出了努力躋身全國百強縣的新目標。2021年12月,陸豐市東海經濟開發區的產業園內,深圳羅湖區幫扶引進的康佳半導體光電顯示及終端項目已經進駐,定于2022年1月中旬開機試產。該項目總投資額達25億元,項目滿產后預計總產值達每年50億元。曾經的涉毒重點地區,如今迎來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落地。
陸豐在2020年提出“裂變發展”的口號。陸豐市發改局副局長莊寶德的理解是,要打破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努力實現彎道超車。目前陸豐已經把工業發展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正著力打造兩個產業集群,分別是電子信息制造和海上風電裝備制造。2021年上半年,陸豐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1.9億元,增長19.4%,增速居全省前列。
位于茂名的縣級市高州,在2020年就提出錨定爭創全國百強縣的目標任務。高州物產豐富,農業總產值連續多年名列廣東各縣市第一,2020年GDP達633.58億元,位列粵東粵西粵北經濟實力強縣第二名。
高州市統計局局長黎淦忠介紹,在百強縣的評選中,高州在經濟總量上很有優勢。在2021年,高州已經進入過兩份百強縣榜單,一份是側重以GDP總量來排名的“空明斬”排行榜,高州位列第85位,另一份是浙江大學發布的“兩山”百強縣榜單,該榜單在評選時側重生態環境,高州排在全國第20名。2021年末,高州提出了邁進更高水平全國百強縣的目標。
新動力
莊寶德將2021年稱為陸豐奮進百強縣的起步之年。在他看來,陸豐提出努力躋身百強縣的目標本身就是一項打破常規的舉動。陸豐市在2020年的GDP為360.1億元,而當下全國百強縣的GDP最少的也有近600億元。
莊寶德解釋說:“目前的陸豐離百強縣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個目標既然提出來了,干部們的壓力和動力都增加了,會努力讓陸豐的經濟發展保持在好的勢頭上。”
鶴山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全國百強縣是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是鶴山市對標對表、學習追趕的對象。
全國百強縣的評選有一系列指標。中國社科院縣域經濟課題組組長呂風勇介紹,評選百強縣時,經濟指標是主要的考慮因素,除GDP總量外,還要將當地人均GDP、財政收入、消費水平、儲蓄情況等納入評價體系,此外,教育、醫療、生態的發展水平也是百強縣評選的重要指標。
高州認真研究過百強縣的各項評選指標,黎淦忠說,我們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用高州的各項數據和百強縣的幾十項指標一一對比。
黎淦忠介紹,高州的短板非常明顯,“農業很強,但工業很弱”,高州目前正有意識地在先進制造業上發力。高州的鄉賢們鄉土情結很重,不少鄉賢在外地經營電子業已達到一定規模,高州特意針對鄉賢們招商引資,寄希望于他們能把整個完整的產業鏈搬回高州。
為實現躋身百強縣的目標,廣東多個縣市都拿出了行動方案,如鶴山市提出將在產業發展上進一步加速規模突破,此外還要力爭在交通互聯互通上實現新突破,全力融入大灣區交通網絡。
新投入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袁保鴻分析,根據縣域經濟較發達省份的經驗來看,振興縣域經濟需要省市統籌發力,不能完全依靠地方力量,省市可以在規劃和資源上予以支持。
袁保鴻注意到,廣東省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上已經有所布局,廣東長期開展的省內對口幫扶對促進省內區域協調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也是廣東一些縣市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的原因之一。
廣東省委2020年底通過的《關于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提出要“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將實施強縣行動,“推動更多縣(市)邁入全國百強行列”。
“廣東多個縣市爭創全國百強縣,在提高廣東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上有促進作用。”楊再高分析稱,這些縣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可以很大地帶動所在地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支撐廣東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格局。
楊再高認為,百強縣代表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如果這些縣市成功躋身全國百強縣,他們的發展路徑和經驗探索就能供其他縣域觀察和借鑒,推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
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少縣市已將目光放到高質量發展上,更注重在生態、教育、醫療的投入。如高州在過去5年里每年投入民生領域部分都占到財政支出的80%以上,該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3.67%,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市有2家三甲醫院,每年有2000多名考生上重點大學。(張笛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