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發展優勢。省委人才工作會議提出,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升級人才計劃,使戰略人才總量更大、質量更優。我們要緊扣發展大局,既做實“基本盤”,又瞄準“高精尖”,全力做大戰略人才“供給端”,不斷培養造就高素質戰略人才隊伍。
戰略科學家是科學帥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鍵少數”。從現實看,我省頂尖人才不多,“卡脖子”技術攻關人才不足,高端人才與先發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們要大力培育戰略 “帥才”,立足優勢領域,圍繞前沿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堅持開放思維、全球視野,積極培養引進一批頂尖人才,發現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是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中堅力量。這些年,我省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學科或領域,無不集聚了優秀領軍人才和優秀科研創新團隊。我們要在“領跑”領域擴大優勢、“并跑”領域換擋提速、“跟跑”領域彎道超車,就必須大力培育產業“英才”,優化領軍人才發現培養使用機制和項目團隊遴選機制,跨部門、跨行業、跨體制調集領軍人才,組建產學研攻堅團隊,形成以人才引領產業、以產業集聚人才的生動局面。
青年人才是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做大做強做精戰略人才力量,就必須大力培育青年“俊才”,把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上,推動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升級,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為青年科技人才解決實際困難,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挑大梁、當主角,讓每位青年科技人才都能安身、安心、安業,讓他們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卓越工程師是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主要力量。從根本上扭轉我省工程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總體水平較低的現狀,就必須大力培育制造“匠才”,對標國家重大產業布局,立足我省產業發展需要,完善工程師培育體系,大力實施“卓越工程師”集聚行動和“皖工徽匠”培育行動,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大力培養精于實操、善解難題和引領變革的卓越工程師隊伍,提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契合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