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所屬安徽凱盛基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研制的“全海深海底地震儀玻璃球艙”,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填補了我國萬米級國產海底地震儀玻璃球艙的空白。
海底地震儀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品,在油氣探測、科學研究、防災減災等方面有廣泛用途,是地球物理儀器與探測技術發展中的一個新增長點。但海底地震儀不能直接放入海底,需要放入耐壓玻璃球艙中,玻璃球艙作為海底地震儀的核心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在此之前,這種可應用于全海深的地震儀玻璃球艙(11000米),世界上只有德國具備制備能力,我國海底地震儀使用的玻璃球艙全部依賴進口,限制了我國海洋相關領域研究和相關應用行業的發展。
“全海深海底地震儀玻璃球艙”是由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支持,凱盛基材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國內數家優勢單位共同研制的我國首套全海深海底地震儀玻璃球艙。
該項目歷經3年半的關鍵技術攻關與測試驗證,研發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如約履行計劃任務,于今年8月至12月搭載探索一號TS21航次的兩個航段,先后在菲律賓海盆進行了3次7700米級海上試驗、在馬里亞納海溝進行了4次11000米級海上試驗,順利通過萬米海試驗收。
全海深海底地震儀玻璃球艙的研制成功,實現了我國玻璃球艙制備“零”的突破,顯著提升了我國深海技術裝備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凱盛基材下一步將繼續開展全海深海底地震儀玻璃球艙示范生產線的量產化工作,為我國深海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科技支撐,為海洋科考事業“走向遠洋、走向深海、走向極地”提供保障。(記者 顧楷 通訊員 彭小波 楊小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