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诠鹆盅箝_發區推進作風整頓建設

    日前,在??诠鹆盅蠼洕_發區政務中心,江東新區萬樂匯項目報建員龔理拿到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一天就辦完,這樣的審批效率太高了!”龔理對此點贊。

    提交材料減了、審批速度快了、跑腿次數少了……這是龔理此次辦理規劃許可證最明顯的感受。

    “本來還以為至少要等待半個月以上,沒想到昨天才把材料遞交過去,今天就已經辦完了。”龔理一邊給海南日報記者展示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一邊說道。

    2018年底,龔理也辦過一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那時候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沒辦法受理這項審批,所以我必須到江東新區管理局政務中心以及海口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路程遠不說,等待人數還多,整整花了一上午才完成材料提交。”龔理回憶道,后來還有部分材料沒有審核通過又重新修改,前后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拿到證。“這次就在公司門口辦理,全程不到一小時。”龔理說。

    辦理時間的縮減,得益于??诠鹆盅蠼洕_發區優化政務服務,推行聯合審批服務,破解辦事群眾“兩頭跑”難題。

    “因轄區重疊交叉等原因,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和江東新區管理局在政務服務上存在17項工改事項重疊,且審批標準不一、審批流程不一致,造成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轄區企業、群眾在兩個政務中心之間‘兩頭跑’,并且受理材料和審批標準等不一致,成為營商環境的‘堵點’。”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規建科副科長鄭鈞說道。

    針對政務服務中存在的“堵點問題”,桂林洋經濟開發區以作風整頓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直擊堵點和痛點,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今年7月29日,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江東新區管理局聯合印發了政務服務事項聯合審批實施方案。”鄭鈞告訴記者,“江東新區管理局和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對各自權限內的審批事項和關鍵要素進行梳理,重疊事項雙方按照‘審批時限最短、辦理流程最減、申報材料最少’原則統一標準,兩邊政務服務中心窗口都可以受理聯合審批的政務服務事項。”

    目前,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已經實現了同江東新區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的互聯互通,事項辦理范圍從原來的22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事項,擴展到和江東新區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可辦事項46項。

    “開展聯合審批前,桂林洋開發區只能辦理政府已下放的審批項目,像規劃一類的業務都無法辦理,但現在,桂林洋開發區受理后通過數據共享發給江東管理局審批即可,這就讓企業可以任意選擇桂林洋開發區或者江東新區政務中心進行審批,讓企業及群眾享受‘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的便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和好的工作作風密不可分。“我們通過抓工作作風,提升桂林洋開發區的整體營商環境,把‘不能為’變為主動作為。”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營商環境辦公室主任張海華說,下一步,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將繼續堅持以為企業服務為導向,在抓作風的同時還以抓工作職責入手,不斷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助力自貿港建設。(記者 郭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