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躺平”!不搞“佛系”!不當“小綿羊”!泰州市第六次黨代會后召開的市委六屆一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朱立凡在講話中直奔主題——“如何提高抓落實能力”,他還當場給與會干部連出6道事關泰州長遠發展的“抓落實”考題。
11月2日,泰州市委財經委員會會議召開,相關單位匯報經濟運行情況時,開始嚴格遵循市委新確定的“136”的文風會風,即“10%講情況、30%講問題、60%講措施”,整個會議開得干貨滿滿。
唯實唯勤!勤學善思謀實富民之策、興業之法、創新之道,這是泰州市第六次黨代會鮮明的導向要求。過去五年,泰州全市上下砥礪奮進交出完美答卷;今后五年,豪邁征程開始奮筆作答,25歲的新泰州“整裝再出發”,在“六個現代化”上邁出堅實步伐。
彰顯“三個最”——
砥礪奮進,城市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11月3日,南京大學與泰州市姜堰區共建的南京大學附屬姜堰中學正式揭牌,這是南京大學在南京市外首個命名的附屬中學。雙方將探索新型“雙高”(高校—高中)合作辦學模式,不斷提升泰州教育的影響力。
10月23日,第十二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泰州)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揭牌,這也是北大醫學部的第一個校外合作實體機構,將助力泰州、江蘇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短短10天內,國內兩所名牌大學向泰州拋出“橄欖枝”,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泰州這座城市加快發展跨越的軟實力。
軟實力不軟,硬實力更硬。回望泰州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朱立凡用“三個最”來概括:最具歷史意義的是,泰州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市11.72萬低收入人口和665個經濟薄弱村(居)全部脫貧摘帽;最具突破性意義的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5000億元新臺階、在全國排名上升7位,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成效百姓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一,躋身“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最具深遠意義的是,新發展理念扎根泰州大地,廣大黨員干部深化了對發展初心、發展規律的認識,有力推動了發展思路、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
五年砥礪奮進,泰州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城鄉面貌展現新形象,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呈現新氣象,市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果。泰州取得的一連串發展成果尤其令人振奮。比如,扎實推進國家級金改試驗區建設,入選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依托動車“進京達滬”,初步融入全國高快鐵路網,跨江聯動交通路網建設加快推進,港口年吞吐量突破3億噸,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榜單中名列第18位;奪取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等。
做實“三篇文章”——
安居樂業,幸福泰州的最鮮明標識
“我家門口要重新鋪污水管,小區綠化也重新設計了,還要增加停車位,多虧政府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讓我們這些老住戶越住越舒心。”在泰州市海陵區錦繡華庭小區,居民錢陸宏開心地說。
10月上旬,海陵區召開“致力民生·城市更新”動員部署大會,通報該區2021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和“八老十難”攻堅行動進展情況,要求逐項逐件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今年,海陵計劃投入2億元資金,對主城區20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目前各項工程正在有序進行,部分項目已完工。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群眾,把最大的財力用于民生。泰州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把“致力民生”列為兩大主題之一。報告指出,致力民生是現代化建設之本,要做實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在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讓安居樂業成為幸福泰州的最鮮明標識。
枝葉關情,民聲在心。這幾天,姜堰區三水街道唐寧社區居民程兆康既忙碌又開心,前段時間他申請的“家庭適老化改造”如期開工,現在正忙著配合施工人員對原有居住環境實施改造。全新的洗浴設施、潔白的墻壁、锃亮的桌椅,讓老程對改造后的居家環境充滿期待,“天冷了,就能用上新的洗浴間啦。”
記者了解到,姜堰區立足提升農村困難散居、獨居老人居家養老的舒適性、安全性,實施“聚焦需求解急難,適老改造暖民心”工程,通過前期充分調研走訪,提出“4+N”改造模式,對老人居室實行共性標配和個性定制。其中,“4”項共性標配為1張適老床、1頂電視柜、1套規范電線路和1面文化墻,“N”指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興趣愛好、文化水平和家庭現狀,訂制個性化改造項目。目前,全區已有150戶改造項目完成交付。
推進“兩大行動”——
富民強市,泰州現代化的最現實模樣
10月22日,2021年中國泰州·鳳城英才創新創業周拉開帷幕,創新創業人才早茶峰會、人才金融會客廳、“智創泰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2021中國博士后江蘇泰州創新創業峰會等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江蘇瑞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重組新冠疫苗在新西蘭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顯示,中和抗體高于國際主流品種,居世界領先水平,有望成為江蘇首家新冠疫苗產業化企業。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港區委書記葉冬華說,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矢志爭當排頭兵、建強核心區,“十四五”期間力爭醫藥產業規模突破2500億元,全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地標。
“聚力轉型是高質量發展之要。”朱立凡表示,泰州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轉型提級兩大行動為抓手,持之以恒提升產業競爭力、城市承載力,用富民強市來描繪泰州現代化的最現實模樣。到2026年,泰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將超過75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萬元。
以高品質城市建設助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泰州城市中軸線聯系著歷史和未來,寄托著記憶和夢想,承載著文化和創新。白天,天德湖公園南側,拔地而起的體育公園,成為又一個重要地標;夜晚,金融廣場周邊華燈初上,萬象城內人頭攢動……在城市中軸線上,隨著一個個重點城建項目落地實施,活力軸的輪廓、肌理逐步清晰。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同江由衷感嘆:“泰州這兩年的變化真大!”
堅持“四個到底”——
唯實唯勤,三個“136”錨定爭先目標
目標不降、激情不減。11月8日,泰州市考核委召開第11次(擴大)會議,要求錨定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保六爭先”目標,以日拱一卒的韌勁、唯實唯勤的作風,下定“必須贏”的決心,拿出“不服輸”的干勁,確保綜合考核圓滿收官。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萬聞華指出,要在進步中看到支撐、在變動中見到努力、在退步中找到原因,把責任壓實到考核最后一刻。
知艱難而力行,知不足而奮進。10月底,泰州市委印發《貫徹實施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重要任務舉措分工方案》,明確41個項目的牽頭市領導,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市政府印發通知,以15條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政策舉措,支持首店經濟發展,填補高端商貿“空白”……
唯實唯勤!泰州要求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市委督查室主任陳靜說,市委提出三個“136”,即倡導“10%講情況、30%講問題、60%講措施”的文風會風,推行“10%抓部署、30%抓協調、60%抓落實”的精力分配,賦予“10%在市(區)、30%在鄉鎮(街道)、60%在村(居)”的評價權重。
更實更勤!伴隨著優化營商環境“六大專項行動”70項具體措施的不斷推進,泰州正全力打造“泰好辦”營商服務品牌,以“審批最簡、成本最低、要素最優、執法最公、服務最好、生活最幸福”的一流環境,更大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泰州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焦斐虎介紹,該市把民生服務放到離百姓最近的地方,建立點多面廣、貼近群眾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涉企事項向市(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個人事項向鎮街為民中心集中,高頻事項全市通辦的“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政務服務新格局。
“一個聲音喊到底、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往無前干到底、一身正氣清到底。”泰州市委六屆一次全會上,朱立凡提出必須堅持“四個到底”抓落實,以實干回報,用奮斗作答,用負重前行、“披星戴月”,贏得泰州發展的“陽光燦爛”。(記者 周建平 顧介鑄趙曉勇 盧佳樂 董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