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隨著清脆的警報聲響起,接警大屏上出現了煙霧感應告警信息。“振興站收到請回答,民盛路188號有煙感報警,請速趕往現場處置確認。”近日凌晨,吳興區織里鎮智慧消防中心站接到了預警平臺煙感報警,值班工作人員根據提示單顯示的位置,迅速就近調派分站夜巡人員趕赴現場核查處置,并撥通了業主電話告知預警情況。僅幾分鐘,現場已處置完畢。據悉,這起火警系業主家空調線路短路引發,由于預警及時、處置得當,火勢在初期階段即被撲滅,沒有造成蔓延。
今年以來,市消防救援支隊搶抓數字化改革契機,堅持源頭治理主動作為,以織里鎮為試點,引入第三方服務公司,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不斷加強火災無線智能預警系統和智慧消防站建設。
“當前,我們對安裝智能預警系統的所有建筑進行3D建模,標注建筑內安裝的無線智能設備點位,打造數字化火災防控‘電子沙盤’,為起火點精準定位和滅火救援快速處置提供技術支撐,以進一步形成信息化、數字化火災防控監管體系。”織里消防救援大隊介紹,該鎮已完成1936幢樓房的3D建模,通過平臺線上緊密布防、線下應急響應,真正實現“1分鐘響應、3分鐘到場、5分鐘處置”目標。駐守在該鎮4個智慧消防分站的120名隊員對片區內童裝企業常態化開展安全巡查,并根據消防安全隱患風險指數,構建轄區安全風險“四色圖”。“織里鎮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9900萬元,推進無線智能預警系統建設,目前已安裝設備26萬余個,實現中心鎮區全域覆蓋。”智慧化消防監管模式讓織里嘗到甜頭,今年以來已及時預警并成功處置火情14起。
今年4月1日起,由市消防救援支隊聯合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研制的國內首個《鄉鎮(街道)智慧消防服務站》市級標準正式發布實施,為各地探索推廣多點互聯、常態監管、精準響應的第三方智慧消防站建設提供了可參照標準。“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著力推進智慧消防在社會火災防控各領域的運用,有效實現由傳統人防向數字智防的轉變。”市消防救援支隊政委王雄雄說。(記者 豐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