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打擊欺詐騙保行為 河源市打造醫保基金監管“河源樣板”

    近年來,河源市醫保局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廣東省醫保局的指導下,通過打好四個“組合拳”,亮出監管長劍,樹立監管權威,全面打擊欺詐騙保行為,醫保基金監管步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初步形成“不愿騙、不敢騙、不能騙”的醫療保障監管生態,打造醫保基金監管的“河源樣板”。

    善于破局打好體制機制“改革拳”

    一是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河源市委、市政府精選政治堅定、善于破局、勇于擔當的改革型領導干部來充實河源市醫保局班子。二是深化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推動河源市率先在廣東省開展醫保基金監管機構改革試點和國家參保人員個人信息查詢及授權使用管理服務試點。深入推進國家區域點數法試點改革(DIP)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目前各項試點改革工作有序推進。三是設置強化專門執法機構。在市、縣醫保行政主管部門和經辦機構分別設立了醫保基金監管和基金稽查部門。四是成立醫保經辦機構。市、縣成立醫保管理中心,全面同步承接醫保經辦業務,并率先在廣東省上線運用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

    敢于亮劍打好規范“整治拳”

    河源市醫保局堅持“全面查、交叉查、駐點查、重點查”,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醫藥機構診療行為,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通過變上門執法為送政策上門,打響醫保基金監管“第一槍”。通過到江門、東莞市開展飛行檢查、交叉檢查,“老人帶新人”等方式,提高醫保基金監管隊伍綜合能力素質,練就醫保基金監管的“火眼金睛”。依托智能審核系統,河源市醫保局有針對性地對照篩查出來的數據“順藤摸瓜”,在全市范圍開展專項整治、自查自糾、“清零行動”和“三假”專項治理等。2019年以來,河源市醫保局共查處醫院38家,停業整頓醫院3家,罰款金額873.09萬元。共有85家定點醫療機構主動申請退回違規使用醫保基金1857.94萬元。

    精于聯合打好齊抓“共管拳”

    由河源市政府牽頭構建多部門聯動監管機制。一是實施聯合監管。逐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導,醫保部門牽頭,公安、司法、財政、衛健、審計、市場監管等部門共同實施的聯合監管協調機制,為嚴監管、堵漏洞提供了路徑。二是實行聯合懲戒。將醫保基金監管對象納入社會信用體系,配套建立醫保基金監管“黑名單”制度,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聯合懲戒。三是加強共管聯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商保機構參與監管機制,推動形成部門共管、商保機構聯辦的“共管聯辦”長效機制,實現監管能力水平提升、醫保基金安全高效運行。四是強化行刑銜接。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程序,實行“一案雙查”,提高違法案件查辦實效。

    勇于揭短打好失信“懲戒拳”

    建立健全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醫保基金監管機制,大力推動誠信河源建設。一是主動曝光。對2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了實名曝光。二是主動公開。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依法向社會公開醫保基金監管信息。基本建立健全醫療保障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全過程記錄、法制審核、集體審議等工作制度。三是獎勵舉報。河源市醫保局出臺了舉報獎勵辦法,激發了全社會參與醫保基金監管的內生動力。據統計,2020年接到的舉報線索同比2019年增加了4倍,追回違規醫保基金479.90萬元。(記者/于艷彬 通訊員/粵醫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