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點火試燒垃圾 廣州發展多年“垃圾圍城”問題正式解決

    9月23日,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點火試燒垃圾,標志著困擾廣州發展多年的“垃圾圍城”問題正式解決。位于廣州黃埔區的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垃圾焚燒室的中控室總值長指揮垃圾吊值班員將垃圾投入進料口,熊熊烈火燃燒起來。

    9月2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在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廣州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新聞發布會”,廣州又新增三個“國內第一”標簽:國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的城市。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200萬。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早就視“垃圾”為發展之路上的大問題。2002年,廣州興建的亞洲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然而7年后的2009年,日均垃圾接收量已經滿負荷,垃圾圍城的警報時時響起。日均產生生活垃圾1.17萬噸,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長。彼時,廣州僅有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能力1040噸/日,生活垃圾焚燒率僅為13%。

    如何破解“垃圾圍城”的困境?經過反復研究后,廣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循環經濟產業園組團布局,在全市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布局統籌規劃建設7個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決定。這一決定將焚燒、生化、填埋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以組團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打造成為固廢處理為主、資源共享、設施共用的綠色低碳環保園區(共包含12個資源熱力電廠、6個生物質處理廠和其它固廢處理設施)。徹底打破“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建設“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循環利用”的分類處理新格局,最終實現“垃圾”零填埋。

    2010年,廣州陸續啟動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資源熱力電廠一期項目的選址工作,2015年開始同步建設,創造了全部項目兩年半左右建成投產的“廣州速度”。在這個過程中,廣州也探索出了“政府主導、國企承擔、信息公開、共治共享”化解鄰避的“廣州經驗”。

    十多年過去了,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搖身一變成為環保公園,在全國首創了“循環經濟產業園+環保主題公園”模式。其中,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仙村循環經濟產業園還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隨著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點火試燒垃圾,全市總的終端處理能力超過3萬噸。“在以后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只要市民群眾‘分得出來’,我們的終端設施就能夠‘處理得掉’。”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陶鎮廣表示,根據測算數據,將完全滿足“十四五”期間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廣州市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的處理需求。

    2021年項目建成后,廣州無害化處理垃圾總量預計將達893萬噸,其中,焚燒處理748萬噸,占比84%;生化處理占比16%,完全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到2022年,廣州市的焚燒設計處理能力3.3萬噸/日,能夠完全滿足廣州2035年前常住人口2000萬人、管理人口2500萬人的城市發展需求。(記者 馮艷丹馬藝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