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間有小矛盾很正常,現在有街道還有鄉鎮的黨員干部一起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化解容易多了。這次解決的戶外鍋爐問題,不僅緩和了鄰里矛盾,還提升了居民的環保意識。”家住云和縣白龍山街道大坪社區的藍女士前段時間因為戶外鍋爐問題與鄰居產生了矛盾,通過“街鄉共治”治理模式,街道和霧溪畬族鄉的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幫助她化解了矛盾,維護了社區鄰里間的和諧。
云和是省“平安縣”,平安建設實現“十六連冠”。今年以來,云和縣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推出紅色黨建引領、綠色點單調解、黃色暖心“五訪”的“三色”融合工作機制,確保服務信訪群眾“零距離”,全力解決好廣大群眾“急難愁盼”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不久前,緊水灘鎮劉女士的父親因為一場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她與肇事車主因為賠償問題一直沒有達成和解。后來,劉女士來到縣矛調中心,“約診”了一位交通事故調解經驗豐富的調解員,在專業調解員的幫助下,雙方的矛盾終于被解開了。
這其實是該縣推出的“坐診+出診+約診”靈活調解模式的成功實踐。為提升調解精準性,云和縣將縣內“劉彬調解室”等21個調解工作室117名調解員組成線上“專家菜單”,群眾結合自己的調解需求“掌上點單”,選取適合的調解員,獲取優質的調解服務。
在推動調解工作提檔升級中,云和還實施人民調解員“以獎代補”獎勵政策,將“群眾點單率”“調解滿意率”等調解成績具體量化,實施數字化績效考核,提升調解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該縣在嚴格落實“首辦責任制”“三見面”“實時跟蹤、三級提醒”等信訪基層制度基礎上,探索提出下訪、代訪、回訪、勸訪、家訪“五訪”工作法,確保矛盾糾紛不反彈,持續鞏固調解成果。
“通過紅色黨建引領,激發調解員及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熱情,依托‘坐診+出診+約診’靈活調解模式,為群眾提供綠色‘快速通道’般的調解服務,并扎實做好黃色暖心‘五訪’工作,使得‘三色’互相銜接、有機融合,有效推動了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高效開展,助力全縣筑牢社會平安之基。”云和縣信訪局接訪科副主任宋治平說。(記者 麻萌楠 通訊員 程鵬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