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唯一的先導區和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一批全國、全市首創項目及創新政策集中亮相。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金融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綠色金融國際中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穩步推進,展現出開放發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
目前,城市副中心內注冊的各類持牌及經監管部門認可的金融企業已超300家,有超過一半的銀行機構新設或升格為法人銀行或一二級分行。上半年,城市副中心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6.6億元,同比增長17.5%,占GDP比重首次超過10%;1月至7月,通州區金融業累計完成稅收16.3億元,超越建筑業躍升至第四位,同比增長7.4億元,增幅83.8%,增幅在主體行業中排名第一,金融產業地位已完成從區域重點產業向支柱型產業的跨越。
“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將實現8000億元投資落地,平均每年上千億元的投資,將為各類企業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商業機會。
城市副中心市場熱度持續升溫。今年1月至7月通州區新設企業13213戶、位列全市第二。全區實際使用外資約2.77億美元,外商投資穩中向好。消費市場方面,1月至6月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2億元,同比增長15.4%。
大批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的企業正在向通州匯集——
今年5月,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PWC)成功入駐。6月,北京銀保監局批準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在城市副中心開業,這也是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
同期,坐擁A股千億市值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三峽集團,已經攜旗下十五家子公司入駐運河商務區。
綠色金融方面,中美綠色基金、三峽清潔能源公司、北創低碳科技創業投資基金等企業先后引入,北京銀行、中國銀行也先后在副中心設立全市首家、第二家“綠色金融”專營支行,前7月全區綠色信貸余額已近130億元。
全球金融市場數據及基礎設施領域,中債金科、農銀金科、路孚特中國總部等一批優質金融科技企業落地副中心,加快供應鏈金融、跨境結算、金融云、金融信息咨詢服務等多個領域服務創新。金融人才方面,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正式啟動……
在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領域,通州區成功落地北京自貿區內首批境外機構境內賬戶即期結匯業務;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服務,研究出臺貼息、保費補助、風險補償等一系列金融支持措施,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前7月,全區共辦理小微企業貸款超3300筆,貸款余額超210億元,辦理首續貸業務超2000筆,貸款余額超450億元。
通州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城市副中心金融發展工作將進一步發揮高位統籌的戰略優勢、市級賦權的體制優勢、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綜合優勢,扎實推進“兩區”金融領域各項改革任務,以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更加優質的人才發展環境,全力落實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定位,為各類內外資金融企業提供更貼心、更優質的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