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湛江霞山特呈島,陽光明媚,綠樹成蔭,紅花掩映,海風如沐,一棟棟小洋樓在綠樹紅花中若隱若現。開闊的環島綠道,串聯起了島上眾多旅游景點,頗具海洋特色民宿和度假村點綴其中,令人眼前一亮。
三兩游客坐在海邊的觀景茶吧里,一邊眺望無際的大海,一邊細品無限供應的茶水,享受海風拂面的清涼與無事紛擾的放松。一旁正忙著給游客倒茶、介紹景點與食宿的,就是島上的“名人”黃雪珠,大家都稱呼她為“珠姐”。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此時的特呈島游客并未像往年那么多,但黃雪珠還是堅持每天早上8時準時開店。年過古稀的她,依然像過去那樣,凡事沖在前,努力把特呈人的友好熱情傳遞給外界。“我今年73歲了,還想多干幾年!”站在筆者面前的珠姐很有精神,笑聲不斷。
自1972年嫁到特呈島,珠姐已經在特呈島上生活了近50年。從率先建起24個網兜的深水網箱到創建首個農家樂、茶吧和民宿,從茅草屋到瓦房再到現在的五層漂亮樓房,近50年來,黃雪珠一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成為特呈人一步步改變命運,勇創美好生活中的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縮影。
帶頭拔窮根
深水網箱養殖蹚出脫貧路
特呈島是湛江灣水道中間的一座小島,面積3.6平方公里,有中國最古老盆景式紅樹林、億萬年火山石、海底地熱溫泉等獨特自然資源,這里海水清澈,沙灘凈白,風光獨特怡人。
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特呈島還是一個沒水、沒電、不通路的荒涼小島,島民主要靠近海捕撈為生,收入低、不穩定,每逢刮風下雨就出不了海,許多家庭吃了上頓沒下頓。剛嫁到島上的黃雪珠和當地村民一樣,住的都是低矮破舊茅草房,一家幾口人擠在兩間小小的茅草屋里,溫飽都成問題。26歲那年,才來島上生活2年的她被推薦成為一名村民小組干部。雖然是義務勞動,但她依然干得有聲有色,1982年被推薦到村委會負責婦聯工作,這份微薄的補貼讓家里人基本擺脫了生活的困境。
黃雪珠不服輸,想方設法改變現狀。“機會終于來了,我也抓住了這個機會,當時可以說是束起褲腳就往前沖!”為充分利用濱海優勢,提高村民經濟收入,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開始鼓勵村民深水養殖,并組織培訓會教授養殖技術。黃雪珠帶著一股敢闖敢拼的勁兒,在學習取經后,說服丈夫與兒女,拿著從弟弟和村民那借來的30多萬元,于1992年一次建起24個網兜的深水網箱做海水產品養殖。
黃雪珠細心照看網箱里的魚苗,每天早早起床準備飼料,三餐不落地喂養。終于,第一年就凈賺10多萬元。嘗到了深水養殖的甜頭,黃雪珠的丈夫索性辭去水泥廠的工作,回家照看網箱魚苗。
短短幾年時間,黃雪珠一家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攢下了一定積蓄,實現了脫貧。“那個年代的30萬元實在太多了,感激大家的信任,我才有翻身的機會。”回憶往事,黃雪珠十分感慨。
為讓更多家庭拔掉窮根,她把許多家庭婦女請到網箱養殖場,教會她們關鍵技術,鼓勵她們籌借資金,抓住時機投入深水養殖。在她的示范帶動下,全島近八成家庭直接投身網箱養殖,許多農婦變身為養殖能手。在漁民轉產轉業、漁船油料補貼等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全島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2012年,特呈島的深水網箱產值高達1.13億元,成為村民發財致富的支柱產業,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3000多元增長到8300元。截至2019年,全島深水網箱共671個,圈養水體面積約57.9萬立方米,年總產量1547萬斤,全島漁民人均年純收入1.2萬—1.5萬元,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四難”成歷史
家門口吃起了“旅游飯”
20世紀后,湛江市為特呈島投資1億多元,建設硬底化環島公路,連通島上7條村;鉆打大口徑深水井,配套輸水管網,將自來水送到各家各戶。后來,島上又逐漸安裝起了路燈,建起學校、公共廁所、渡輪碼頭、移動通信站等基礎設施,徹底解決了困擾村民的飲水難、行路難、賣魚難、避風難“四難”問題,讓這個被外界遺忘的美麗小島漸漸有了人氣,陸續有游客前來觀光游玩。
“2003年,政府開始號召我們走生態旅游發展路線,拆除深水網箱以免影響景觀。作為中共黨員,我第一個就響應了。”那一年,黃雪珠率先全部拆除深水網箱,轉而投身經營農家樂。
一開始,黃雪珠的農家樂餐館就開在家里,自家人居住和游客用餐都在僅有的三間瓦房、一間水泥平房里,生意越做越紅火。隨后,依托得天獨厚的濱海旅游資源,黃雪珠籌資建起了島上首個特色漁莊餐館。
2008年,黃雪珠建成氣派的五層紅島度假灣賓館,開啟住宿、飲食一體化服務,并聘請了11名服務員幫忙打理。“我們聘請的基本都是失業在家的婦女,正常每天上午8時上班,下午4時下班,讓大家既能賺錢補貼家用,又能兼顧家庭。”黃雪珠表示。
2012年起,湛江市展開海灣清障大會戰,倡導村民將海島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度假村。湛江市還將特呈島納入全市濱海旅游發展規劃,安排“五島一灣”專項資金,配套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了環島綠道、游客服務中心、旅游標志和驛站等。近10公里的環島觀光綠道,串聯起輪渡碼頭、百年冼太廟、舊太邱學校、茂暉鹽場遺址、紅樹林濕地公園、漁船避風港及漁島溫泉度假村等景點景觀。
在黃雪珠的帶領下,部分島民將深水網箱轉移到政府劃定的養殖區,繼續從事深水養殖。另外一部分島民則加入旅游行業,民宿、餐館、超市、觀光車出租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今全島大約已有六七百人吃上“旅游飯”。2018年,特呈島共接待游客6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0.42億元。2019年,特呈島被評為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特呈島醉美濱海畫廊入選廣東省鄉村旅游推薦精品線路。
如今,得益于深水養殖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村民基本過上了富足的新生活。但勤勞的特呈人并沒有閑下來,依然每天堅持去采海、捕撈等,收入一天少則百來塊,多則幾百上千。為進一步解決村民賣魚難的問題,黃雪珠還與村民加強合作,訂單式收購沙蟲、海蝦、蠔子、鯧魚等海鮮,一部分用作餐館食材,一部分整理包裝好作為特產售賣給游客。
“現在,每天就是到茶吧里招呼客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游客、村民閑聊,生活很有意思。”黃雪珠自豪地說,現在村民生活富足,島上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相信特呈島的未來一定還會更好。(記者 劉穩 實習生 麥思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