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櫻語”省級田園綜合體的上千畝稻谷隨風搖曳著,傳遞著豐饒的希望;杭蔬基地里的菜籃子越做越大,菜農的笑容也愈發燦爛;“大地之手”項目甫一“上新”,便成新晉網紅打卡點……年豐時稔,穰穰滿家。行走于百江,到處可見斑斕之貌,豐收之景。
今年以來,百江鎮以“大農業+產業共富”為主賽道,以微改造精提升為指導、農文旅融合為主抓手,聚力打造“一核兩軸三區多組團”的“浙西畫廊 共富明珠”鄉村共富經營單元,奮力譜寫出“新時代共同富裕的鄉村生活樣板地”建設的新篇章,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探路山鄉共富道路。
激活創新密鑰 釋放發展動能
9月22日,63歲的徐錫根又跟往常一樣,吃完午飯后就出門右拐去看看新家的進展。
他的新家就在百江鎮后河村村委樓后面。眼見著房子結頂,進入外立面施工階段,徐錫根也在心里盤算著,元旦就可以“進新房”了,到時一定要擺上幾桌高興一番。
一起高興的還有后河村黨支部書記吳立鑫,當了20余年村干部的他直言終于去了一塊“心病”。因為徐錫根老房所在的仰家自然村山高塢深,屬地質災害隱患點,居住的大多為空巢老人。每到汛期或降雪,尤其是遇到強降雨,村干部們都要上門做工作,幫助他們搬到村臨時安置點。
徐錫根或許不清楚,眼下的經歷與百江鎮創新的“優地優居優業優用”改革有關,不過他清楚的是,從40多年的泥土房搬下山有著未曾有過的踏實感,及花園式安置房的強烈幸福感和家門口便可就業的“未來可期”。
“到今年年底前,這里還將完成籃球場、健身活動中心、休閑游步道等配套,以及將田改成景。”吳立鑫說著又拿出兩張對比圖介紹,此處原是一處低效高耗小木廠,拆除騰退出8畝存量宅基地后,百江鎮便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進行宅基地改革,打造杭派民居集聚點,部分建造村集體產權民宿及小戶型創新安置房。目前,安置房樓上三層已整體打包出租,僅這一項就給村集體年增收40萬以上。
破題有招,百江鎮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該鎮還實施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加強建設用地盤活利用,通過提升農業工業化水平,重新組合帶動三產,并預留土地建設指標向現代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等傾斜,實現空間全面優化布局,為農產品小微園、現代農業孵化園建設以及未來鄉賢回歸項目落地打好基礎。
農業工業化 文旅產業化
夏盡秋來,桐廬農發糧油專業合作社社長方雪勇借助物聯網,在手機上查看今年的收成。
“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員超千戶,固定資產780萬元,土地流轉3691畝。”方雪勇說,近年來,合作社大力發展糧油和食用菌產業,提高土地合理使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以“千斤稻、萬元錢”為生產發展模式,先后以稻、泥鰍和蝦共養,稻鱉共生,黑木耳—西瓜—水稻輪作的新農做創新制度,促進山區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而社員一方面能拿到土地流轉費,年前還有一筆分紅,同時還可進入合作社工作,僅去年,合作社支付員工工資就逾200萬元。
將菜園打造成農戶增收的“錢袋子”,百江鎮更是領跑一步。通過“智匯鄉村”行動,依托鄉賢人才資源,打通郵樂購、明康匯、勾莊等農產品交易市場,快遞鄉賢程騫回鄉創建杭州鄉距農產品有限公司,設立30余家主城區團購式農產品門店。通過“訂單農業+保底收購”“平臺+農戶”方式,今年已銷售“百江好菜”70余萬元,助推就業950余人次,讓菜籃子工程鼓起群眾錢袋子。
糧油加上茶葉、蔬果,是百江農業的三大主導產業。“我們用工業化的思維發展農業,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數字賦能、科技賦能、文創賦能做大做強百江紅、稻香櫻語等品牌成為‘明星產品’。”在百江鎮黨委書記吳磊的謀劃中,這盤大棋的諸多棋子目前正次第落子中。
走進百江鎮聯盟村西村工業園區,計劃總投資1.07億元,以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村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為主導的百江鎮農產品云商市場項目正破土而出。該市場也是百江鎮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的重要一核,預計項目建成后擬招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15家以上,實現年銷售產值1.5億元以上,可提供就業崗位900余個。
得益于“微改造精提升”專項行動的開展,在百江,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生態綠成為共同富裕最鮮明的底色。在百江鎮百江村馮家“七彩民宿集聚區”,一幢幢粉刷藍色、白色、薄荷綠、米白、淡藍色的建筑與綠意盎然的田園山谷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色彩生動的“七彩夢畫”。作為集聚區的首個民宿主,余成正是看準了家門口的生態優勢,充分發揮了青年人才返鄉創業的熱情和創造力,將自家房屋改造成覓夏精品民宿。
落子一棋,全盤皆活。至去年年底,七彩民宿集聚區已有民宿床位123張,改造農房25幢,全年吸引入住游客1.5萬人次,實現農戶增收45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就業50余人。產業集聚效益初現,村民也從“離家”變成“返家”,自主創業熱情高漲,美麗資源正逐步轉化為美麗經濟。(記者 黃蓉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