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過,每天有300多人進店買包子呢!”在廣德市團結東路上,盛家包子鋪的生意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老板盛路說,這是他在當地的第二家分店。
從10多年前當學徒做包子,到自己開店,再到雇人做包子、開起分店,如今,在“把包子鋪做大做強”上,盛路有了新想法:“之前注冊的是個體工商戶,現在轉成了企業,叫廣德盛氏食品有限公司,我正在找場地,打算建食品加工廠。”
為何要“個轉企”?盛路道出了其中緣由:“我現在的分店確切來說是用我家人的名字新注冊的店。個體工商戶不能開分店,也不能讓他人入股,局限性大。現在,有不少人聯系我,想加盟我的店,還有人想投資包子鋪,建工廠,只有轉成企業才能發展得更好。”7月初,盛路到廣德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咨詢怎么成立企業,工作人員建議他可以辦理“個轉企”,按照要求準備好個體營業執照、身份證等證件,他很快就完成了身份轉變。
引導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不僅能夠提升市場競爭力,還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省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局局長郭術威告訴記者,今年3月1日,《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施行后,法規規章明確了“個轉企”概念,但無具體的操作細則。因此,我省隨即部署亳州市和廣德市開展試點,目的就是進行探索突破,讓已經具備規模的個體工商戶愿意、能夠轉為企業,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前期,我們進行了摸排,收集經營規模較大、產值較高和有轉型升級為企業意愿的個體工商戶的建議,研究出臺實施方案,從稅費、財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10條優惠政策。”廣德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科負責人王仲鈞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減少轉企顧慮,目前還探索實施緩沖期措施,允許個體戶在3個月內保留個體戶執照,同時,結合行政審批鄉鎮代辦工作,開展上門代辦服務,只要企業有需要,工作人員直接上門為企業提供全程服務。截至目前,廣德市已完成“個轉企”100多家。
亳州市在探索推進“個轉企”改革時,打破原有的“先注銷后登記”老方法,升級登記業務系統,在保留原個體工商戶社會統一信用代碼和檔案等的同時,在原“企業開辦”的基礎上增加“個轉企”功能。申請人只需通過“個轉企”端口提出申請,輸入個體工商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系統即可自動識別個體工商戶信息。亳州市政務服務中心還設立“個轉企”專窗,通過線上“一體化服務平臺”和線下“一站式辦理窗口”實現一次性辦理,確保個體工商戶轉企渠道暢通。(記者 彭園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