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中央媒體自貿行·走進湖北自貿區”活動在湖北自貿區舉行。據悉,掛牌五年多來,湖北自貿區已累計形成253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全省首創率達83%,其中27項經國務院等批準在全國復制推廣。
湖北自貿區于2017年4月掛牌成立,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促進中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制度創新與建設發展成效顯著。
湖北自貿區制度創新特色鮮明,從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維度推動改革,科技型企業梯度育成體系、貨物貿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自然人股權變更涉稅事項“一事聯辦”等改革成效顯著,圍繞產業訴求、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開放引領方面的制度集成創新累計占比超過60%。
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武漢片區大力發展以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光纖光纜市場占全球25%。襄陽片區已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10個特色產業集群,正全力建設“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宜昌片區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兩大現代產業集群,在多個細分領域奪得“單項冠軍”。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湖北自貿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六多合一”“工業投資項目‘先建后驗’”等多項改革。金融方面,建設財智服務平臺,實現會計數據增信,已成功為55家中小微外貿企業授信超8000萬元;稅收方面,在全國率先推行“無申請退稅”改革,被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成功辦理“無申請退稅”8.99萬筆、4.3億元。(記者李朝霞 通訊員沈商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