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11.64億元,同比增4%,重慶何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重慶市統計局核算處處長曾佳解讀重慶上半年經濟數據稱,二季度,國內疫情對重慶產業鏈供應鏈帶來較大沖擊,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全市上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應對,基本實現穩經濟增長預期。二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13.64億元,增長2.9%。
從重慶上半年三次產業數據來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27.92億元,增長5.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550.50億元,增長5.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333.22億元,增長2.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9.1%。
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上半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9個百分點。其中,4、5、6月當月增速分別達到2.9%、3.9%和6.1%,增速逐月提高,企穩回升勢頭顯著。
在重慶市39個行業大類中,有28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達71.8%。五大支柱產業均實現增長,其中,汽車、消費品兩大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1%和8.0%,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8%和22.8%,領跑全市工業經濟。
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向第一財經表示,近些年來,重慶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花了很多功夫,推進大數據智能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良好。同時,加快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比如在汽車產業方面,推動從中低端車型向中高端產品調整,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這些調整也帶來重慶進出口上的增長變化。
重慶海關副關長王宏翰表示,近年來,在有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帶動下,中西部地區汽車制造、電子產品組裝產業集群逐漸形成,重慶主要出口產品保持穩步發展。今年上半年,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量保持全國第一,手機、汽車、摩托車出口量均保持在全國前3,上述商品出口價值合計達到了1312.8億元,占同期重慶出口總值的47.4%。
王宏翰表示,重慶與韓國、印度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成為上半年進出口增長亮點。今年上半年,重慶對韓國、印度進出口合計對同期重慶進出口增長貢獻率達32.3%,較去年同期提升27.3個百分點。同時,對東盟、歐盟、美國等傳統貿易伙伴進出口繼續保持增長。
近年來人們總喜歡將重慶與廣州相比。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3433.80億元,重慶略超廣州。
近年來重慶GDP持續增長,不斷逼近廣州,2019年兩者差距僅23億元。2020年上半年,重慶GDP首次超越廣州,由此引發了渝穗“第四城”之爭的熱議。但隨著當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廣州到年底以16億的微弱優勢險勝重慶,又重新奪回第四的位置。
2021年,廣州沒有再給重慶機會,季度GDP一直穩居全國第四城的位置,而且拉開了與重慶GDP的差距,領先優勢擴大到338億。今年一季度,廣州又將對重慶的領先優勢擴大到353億元。
從全國范圍來看,拋開能源大省,作為以制造業為支柱的省份,重慶上半年GDP同比增長4.0%,實現了相對較快的增長。目前對廣州的領先優勢能否保持到年底,形成一個真正的城市排名格局變化?
易小光表示,現在經濟處于波動調整期,短期的情況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重慶能不能超過廣州是長期歷史的進程。重慶國土空間比較大,從體量和發展潛力來看,是有這么一種可能。但是,城市經濟不用急著判斷誰比誰快,這個發展階段不是靠幾個月短期數據能體現出來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