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煤炭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上漲,今年上半年,包括山西、寧夏、貴州、陜西等能源大省經濟增長表現亮眼。
與此同時,專家也提醒,在煤炭形勢大好的當下,這些省份也需要加快產業轉型。
煤炭行情拉動增長
7月20日,山西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1568.9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2%。工業對經濟增長拉動明顯,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0%,其中,煤炭工業增長11.2%,非煤工業增長10.9%。
寧夏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寧夏實現GDP為2352.5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寧夏的工業也表現不錯,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比1~5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
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產煤省份,2021年原煤產量達到11.93億噸,寧夏也是全國前十大煤炭產量省份。其他產煤大省在上半年也表現突出,新疆經濟增長了4.9%,貴州增長了4.5%;雖然西安一度受到疫情影響,但陜西上半年GDP仍增長4.2%。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第一財經表示,能源大省經濟增長相對比較高,原因就在于煤炭需求旺盛、價格上漲。由于俄烏沖突導致市場切換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需求不出大問題的情況下,煤炭行業還會有幾年的好日子。
在香港上市的煤炭企業恒鼎實業的董秘徐輝也向第一財經表示,現在全球都缺煤,國際煤價方面,動力煤價格甚至高于焦煤價格。在國內,動力煤有國家指導價,但是對于焦煤來說,從年初以來就一直處于高位,主焦煤價格在2700~3000元/噸區間波動。
煤炭高景氣行情拉動了能源大省經濟穩增長。貴州省統計局副局長王朝暉就在近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貴州工業經濟貢獻突出,“煤電煙酒”四大支柱行業合計增加值同比增長19.8%,穩住了工業經濟的基本盤。
煤炭行情不僅拉動經濟增長,而且為工業經濟帶來效益。多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最近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受益于煤炭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上漲等因素,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其中,晉控煤業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9.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0%左右;山西焦煤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3.46億元至59.30億元,同比增長175%至205%;盤江股份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元至14億元,同比增長159.74%至203.03%;華陽股份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0.5億元至35.52億元,同比增長164.90至208.30%。
煤炭企業的利潤高增長也帶來能源大省工業經濟效益的大幅提升。
7月20日,陜西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5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70.7億元,同比增長64.1%,高于全國平均63.1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331.1億元,同比增長111.1%。
此外,1~5月,內蒙古、山西和新疆的工業利潤總額分別為1879.8億、1828.1億、1249.2億元;這三個省份以及陜西的工業利潤甚至逼近浙江和山東,后者的工業利潤總額分別是2483.4億和2107.7億元。
結構轉型好時機
6月20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煤炭增產保供和產能新增工作方案》,提出8個方面的推進舉措,有效增加煤炭產能產量,2022年比2021年增加煤炭產量1.07億噸,全年達到13億噸。
也就是說,煤炭價格每漲100元,就可以給山西帶來1300億元收入。林伯強表示,去年因為電力需求增長,煤炭產能釋放比較大,今年相比去年增速會有所下降,市場相對會從容一點,但是未來一段時間煤炭行業依舊處于緊平衡狀態。
徐輝也表示,在現在這種行情下,煤炭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會在50%以上,這是2008年以前才出現過的火爆行情。
事實上,在十多年前,煤炭行業的高增長帶動了能源大省的一輪經濟騰飛,其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中躍進,成為當時引人矚目的現象,但此后國際金融危機的暴發,以及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煤炭行業進入重組調整的階段。
如今,能源大省作為一個板塊,再度迎來高光時刻,而且一些經濟指標甚至超過了很多制造業大省,那么這一現象又將持續多久呢?
林伯強表示,煤炭行業和能源大省會有幾年的好日子,行情不會從高點迅速下滑。但是,也要提醒這些省份,需要加快產業轉型。“趁現在煤炭形勢好,有錢的時候加快轉型,因為產業轉型是需要錢的,不要到了沒錢的時候再想到轉型。”
事實上,近年來能源大省結構轉型已經取得一些成效。山西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4%,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28.0%,食品工業增長20.1%;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20.6%,均明顯快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8倍、8.7%,延續了今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勢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