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江蘇推動制造業加速邁向產業鏈中高端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圍繞落實供給側結構改革,在持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方面有哪些典型舉措和突出成效?下一步如何借助數字技術賦能,促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助推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以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產業強鏈為總抓手,堅持增量提升和存量優化并舉,扎實推動制造業加速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說。

    一方面,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我省以紡織、機械、電子等傳統產業為重點,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持續化解水泥、板玻璃、船舶等行業過剩產能,為發展先進制造業騰退空間。在全省推廣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工作,通過差別化政策,倒逼企業高質高效發展。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圍繞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物聯網等領域,我省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如持續開展智能制造工程,舉辦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和國際物聯網博覽會,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創建車聯網發展先導區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我省先進制造業規模不斷壯大,截至去年,16個省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70%左右。

    “我們將重點以‘兩化’融合為主線,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借助數字技術賦能,大力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變革。”李鋒說。我省將從四個方面著力——

    樹標桿,分類培育一批示范樣板。對行業龍頭企業,支持打造具有國際水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G全連接工廠,實現從單項應用到集成應用創新轉變。

    抓創新,推動關鍵領域自主可控。開展軟件產品開發和行業數據集、算法模型研發,加快在研發設計、生產管控、嵌入式軟件等環節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大批優質產品、服務及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廣一批優質工業APP。

    強支撐,夯實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實施“一市一重點臺、一行業一重點臺”培育計劃,加強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臺建設和應用。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企企通工程,推動企業內網改造升級,加快實現網絡產品和服務“通園區、進企業、入車間、聯設備、拓市場”。

    建生態,形成完整可持續發展體系。建立統一資源池,聚合省內智能裝備服務商、網絡服務商、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咨詢服務商等優勢資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集成服務。出臺專項政策包,省級每年安排12億元財政專項資金,對“智改數轉”項目給予貸款貼息、績效(設備)補助等支持,市縣還將結合實際進行配套。

    “我們力爭用3年時間,推動全省5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實現全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顯著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顯著壯大,制造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率先建成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李鋒說。(記者 付奇 王夢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江蘇省工信廳 數字技術 制造強省 傳統產業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