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蠶豆連續三四個月“青收” 啟東“干改青”比例提高五成

    眼下,一盤鮮嫩的油炒綠皮青蠶豆往往被食客們津津樂道,其中啟東綠皮蠶豆因為“嘗鮮、可口、味美、營養”尤其受到喜愛。

    “以前只有六七天周期的鮮嫩炒青蠶豆美食季,現在老皇歷翻新,可以連著吃三四個月了。”啟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陸健介紹,啟東是國內綠皮蠶豆主產區,年來,全市迎合市場并運用農業科技將蠶豆種植轉變為全新的富民產業,即變蠶豆由“干收”為“青收”、由食物轉為蔬菜,再通過試點“春化”技術,由集中收獲變提前連續產出,小小的綠皮蠶豆正成為啟東農戶的致富秘籍。

    蠶豆是啟東一大特色農產品,種植總面積一直保持在10萬畝以上,也是該市除小麥、油菜外第三類大宗夏熟農產品。此前,受制于其特定的集中收獲生長周期和閉塞的外銷渠道,農戶們慣于蠶豆“干收”作食物或飼料,產出不高。而同樣一粒蠶豆,如若“青收”作蔬菜類消費,且外銷于周邊城市,每畝要比“干收”高出至少2-3倍。

    發現了蠶豆“青收”潛力,啟東市自2012年起就致力推廣實施蠶豆“干改青”行動。通過拓展市場、擴大銷售、規模生產、調節生長、深化加工等手段,如今全市“干改青”比例已提高至五成。

    不過,蠶豆集中“青收”又會導致量大價跌,加之加工種類單一、冷藏后味美程度下降,增收潛力仍然難以得到更大程度提升。“蠶豆要是能提早‘青收’該有多好?”2019年,就在種植農戶“異想天開”時,啟東市農業農村局和當地龍頭企業新城農業公司意外獲悉,江蘇沿江農科所成功研發了蠶豆“春化”技術,可通過人為對萌芽的種子進行一定時間的適宜低溫處理,縮短其生育時間,促使其提前開花結實,可使得正常茬口播種蠶豆提早30-40天采摘,如此可實現蠶豆連續三四個月“青收”。雙方就此一拍即合,很快,蠶豆“春化”試點悄然展開,一經實施就顯現遠超意料的增收效應。

    “想不到第一年試種1畝,產出就超15000元。”啟東寅陽鎮擁政村種田大戶施石松是最早運用蠶豆“春化”技術的種植戶,他介紹,“物以稀為貴。經過兩年探索,去年秋播拓展至27畝,全部安排于春節前后上市,畝產2000多斤,畝凈效益依然超出了1萬元。”在該市,目前像施石松這樣加入到蠶豆“春化”試點推廣行列的種植戶已達到200多戶,其中種植5畝以上的占三分之一。

    當前,啟東市青收商品蠶豆已接尾聲。數據顯示,今年全市大田青收蠶豆總面積突破5萬畝,蠶豆莢總銷量達6000萬斤,畝均產出超2000元,受益農戶達6萬多戶。其中1000余畝嘗試采用“春化”技術提前一周至數月上市的青蠶豆,每畝凈效益更是達到5000-15000元。

    蠶豆一經“春化”,“干改青”頓顯強勁增收活力。但若要在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還需要品質、銷路作后盾。循著這個思路,啟東市農業農村局聯手龍頭企業,將本土獨有、消費者廣泛稱道并最具市場活力的具有色澤油光青綠、口感清香甜糯、產量相對穩定、抗病疫能力較強等優勢的地產傳統綠皮蠶豆列為主推品種,并申請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在此基礎上,啟東市新城農業公司等主動承擔起傳承、保護綠皮青蠶豆品牌重任。企業聯合江蘇省沿江農科所,建起了200畝良種基地,實施系列品牌保護工程,還提出未來3年帶動發展1萬畝“春化”綠皮青蠶豆、致富5000個農戶的行動計劃。目前,相關保護方案已全面啟動實施,計劃2022年推廣的2000畝綠皮青收蠶豆秋播面積也已基本落實到位。(顏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啟東市農業農村局 綠皮蠶豆 農業科技 春化技術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