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優化區域高速公路網絡 黃茅海項目主橋加緊施工

    三月,充盈著生機勃勃的春風拂過黃茅海海域,溫暖了一汪碧水。遠遠看去,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下稱“黃茅海項目”)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建設者們正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施工現場繁忙而緊張有序,一曲實干爭春早的交響樂章匯聚而成。

    黃茅海跨海通道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跨海工程,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其建設對優化區域高速公路網絡,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實現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具有重要意義。春節剛過,黃茅海項目的5000余名建設者搶抓施工的“黃金期”,在碧波深處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大干熱潮。

    “我們的項目骨干很多都有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和深中通道項目的建設經驗,針對黃茅海項目建設,我們將發起新的挑戰。”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朱超說。

    日前,黃茅海跨海通道T3標首片預制小箱梁歷時1個小時安裝完成,黃茅海項目珠海側正式開啟橋梁上部結構小箱梁安裝施工。此次架設的小箱梁寬2.85米,長30米,重107.5噸。為確保架梁過程順利進行,工程技術部門多次召開運梁與架梁專題研討會,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交底,嚴格按照方案標準施工,為順利安裝提供保障。首片預制小箱梁的成功架設,為后續小箱梁架設提供寶貴經驗。

    “品質更高、速度更快、技術更強,已經深深植入到黃茅海精神中。”朱超表示,一方面項目位于超強臺風多發且正面登陸區域,超寬海域通航復雜,海洋腐蝕環境惡劣,面臨抗風挑戰巨大、防撞要求高、耐久要求高等難題。另一方面,項目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創新采用圓截面漸變收腰獨柱主塔的“小蠻腰造型”塔身,不僅在建筑美學方面更具追求,異形塔身的建造對施工工藝更是有了進一步的挑戰,將創新采用獨塔空間雙索面縱橫向彈性約束漂浮體系、中央輔助索提升結構體系剛度等一系列創新建造工藝。

    同時,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為了使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黃茅海全面梳理工程臺賬,核實工地相關單位負責人及通訊方式,各檢查組按照臺賬逐一進行現場排查,把排查工作做細做實。同時,項目要求各工地每天上報工地人數,人員流動情況及身體狀況,對需要進行隔離的人員嚴格按所屬地方有關規定執行,并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宣傳力度,通過短信、微信群等方式轉發市、區以及上級單位關于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督促各項目在顯著位置張貼宣傳海報,落實好防疫宣傳工作。

    目前,黃茅海項目主橋施工進展迅速,兩座主體工程黃茅海大橋和高欄港大橋橋墩“節節高”,高欄港大橋東塔進入塔座施工階段,西塔承臺已完成混凝土澆筑;黃茅海大橋主墎中、西塔在進行第7節塔柱模板搭設,將于3月中旬進行混凝土澆筑,黃茅海大橋主墎東塔、高欄港大橋主墩東、西塔柱已在進行第3節塔柱鋼筋模板搭設。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灣區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記者袁佩如通訊員粵交集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預制小箱梁 黃茅海項目 跨海通道 高速公路網絡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