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和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2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羅宏對《規劃》進行政策解讀。
《規劃》立足我省實際,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目標: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更加和諧,逐步形成“綠色、共享、高效、低耗”的生產生活方式。規劃主要指標中,共設立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四大板塊17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1項,預期性指標6項。
“十三五”時期,市民藍天幸福感顯著提升。羅宏介紹,“十四五”,安徽將繼續緊盯空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重點組織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個標志性戰役。梯次推進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改善,已達標的城市,以加強保護并持續改善為主;未達標的城市,制定實施限期達標規劃,明確階段性改善目標、達標時間表、路線圖和實施的重點任務。開展城市、省級交界市縣重污染天氣成因及污染物來源精準分析。統籌考慮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區域傳輸規律和季節性特征,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治理,強化分區分時分類差異化和精細化協同管控。
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規劃》提出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系統監管,持續推進耕地周邊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實施“斷源行動”。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依法督促關閉搬遷工業企業騰退地塊開展土壤污染調查評估。加強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的監管,嚴格建設用地準入,實行開發利用“負面清單”管理。
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以縣域為單元,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和統一管理。強化系統施治,因河因塘施策,有序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到2025年,全省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收集覆蓋率達7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0%。(記者 彭旖旎 許夢宇 實習生 黃婷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