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從普惠性扶持紓困、針對性扶持紓困、精準實施疫情防控三方面提供政策指導,幫助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就業人員分別占23.6%、28.7%、47.7%,服務業吸納近半就業人口,對穩就業保民生、促進社會繁榮穩定、推動國民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顯著意義。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居民消費模式轉變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現階段我國服務業領域部分行業面臨較大困難考驗,行業前景變數增多。 《若干政策》聚焦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現狀,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撐,無疑是提振困難行業信心的“及時雨”。落實《若干政策》要求,可盡快惠及困難行業。
應當看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常住人口數量、行業市場規模等關鍵指標存在差異,紓困沒有“標準答案”。各地應杜絕“一刀切”懶政思維,客觀分析困難行業痛點,政策執行更加契合當地實際,確保“真金白銀”扶持措施看得見、用得上。加大跨部門跨行業合作力度,構建數據共享機制,運用大數據等技術,評估市場經營主體資金周轉與抗風險能力,對癥下藥提供融資擔保、信貸支持、緩繳失業保險等配套保障措施,助力市場經營主體脫困。健全市場常態化管理機制,跟蹤研判困難行業恢復情況,及時化解政策落實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嚴厲打擊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三亂”現象,優化行業經營環境。
互聯網平臺已成為連接市場經營主體與消費者的橋梁,在服務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部分平臺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出現強迫“二選一”、收取過高服務費用等現象,加重行業整體負擔,阻礙困難行業順利恢復發展。 《若干政策》點名要求“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不僅有利于降低餐飲行業經營成本,對其他困難行業紓困也有借鑒意義。監管部門應著力解決平臺涉嫌壟斷經營、實施不正當競爭等行為,依法問責平臺負責人,把服務收費標準控制在合理區間。平臺應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對存在困難的市場經營主體適當給予階段性服務費優惠,協助改善服務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優化界面布局,改進算法推薦機制,為消費者提供便捷舒適的操作體驗,促進訂單轉化率有效提升,助力經營者發掘更大消費潛能。
困難行業紓困關乎多方利益,若公眾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存在“信息差”,也影響政策實施成效。針對政策出臺后“如何執行、怎么執行”等問題,加大宣傳貫徹力度,發動工會、行業協會、商業聯合會等組織力量,拓寬多元化宣傳渠道,確保政策精神有效傳導。媒體應及時解讀政策內容,跟蹤報道政策落實情況,協助有關部門收集意見建議及時改進工作,引導市場經營主體用足用好政策紅利,為困難行業恢復發展按下“快進鍵”,助力服務業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梅 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