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明顯上升 深圳培養節水文明風尚

    節約用水,刻不容緩!當前,廣東省主要江河水位較往年同期明顯偏低,深圳最主要水源東江流域水庫儲水量明顯減少。盡管相關部門已多措并舉積極開源,但在持續干旱與經濟增長較快帶來工業用水需求上漲等背景下,每日供水量仍然存在一定缺口。嚴守供水安全底線,尤需全體市民、各行各業齊心協力,厲行節約、共渡難關。

    節水是個長期問題,要做長期打算。深圳2019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約為全國人均的1/13、世界平均1/50,資料顯示,2020年深圳人均水資源量比上一年度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城市用水需求旺盛。當下,全球氣候變遷帶來巨大不確定性,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和強度明顯上升。可見,防旱抗旱,不止一時。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小事開始節約用水,既是為應對短期缺水現實壓力,更是為長遠發展謀劃。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節水,離不開全民共同參與。目前,居民生活用水約占全市用水量45%,居民生活節水對供水全局有重要影響。據專業人士測算,如果每個家庭每天能夠節約10升水,對深圳渡過今冬明春用水難關將起到重要作用。現在,生活節水潛力還很大,及時關水、更換節水器具、重復利用洗滌水,從力所能及的小事中,我們就能“擠”出水資源的騰挪空間來。

    培養節水文明風尚,體制機制創新要跟上。節水小事要成為生活方式,形成長期效益,需要大力倡議,也需要政策激勵。以深圳實施垃圾分類為例,在一整套獎懲分明的措施和一整條垃圾回收處理鏈保障下,多數市民自覺形成了這一環保新習慣。倡導市民節水,也可借鑒相關經驗,實施獎勵節水、約束浪費的政策,例如,可對安裝更換節水器具、購買環保洗滌劑給予適當補貼,可對節水家庭、小區予以“碳普惠”等環保獎勵,還可進一步細化水價階梯收費方案、拉開收費級距。

    深圳人熱心公益、熱愛環保,市民的文明素養已構成城市厚實“軟實力”,節約用水的倡議定能得到廣泛響應。相關部門要努力調動市民節水積極性、能動性,夯實節水長期工程的群眾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