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促進境內外人才集聚,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一項重要內容。12月19日,2021中國博士后創新發展(橫琴)峰會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制度創新、平臺建設、服務保障,打造智力最密集、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國際人才島”。
近年來,橫琴把博士后人才作為橫琴建設的重要資源予以引進、培育,全力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其研究人員創造良好環境,打造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據了解,截至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建設有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個企業分站和5個創業實踐基地,共招收博士后113人。各博士后設站單位自建站以來科研成果轉化率高,在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專著出版等方面,表現出色成果豐碩,累計獲得246項科研成果、出版一部專著,博士后各項科研成果為橫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建設新產業、發展新技術,而新技術新產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他說:“人才到一個地方去發展,最主要的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工作的平臺,有沒有新技術研發機構?有沒有大的項目?有沒有高技術產業?第二個是生活待遇、個人待遇,比如稅收政策、醫療條件,以及子女就學等方面。”想要聚集人才、留住人才,必須為人才提供學術交流、科研成果轉化的機會和平臺,同時強化制度創新和服務保障,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從而實現橫琴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剛剛落幕的2021中國博士后創新發展(橫琴)峰會,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以來舉行的首個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盛會,旨在研究探索“一國兩制”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搭建人才與項目交流平臺,加速建設國際“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新高地。此次峰會上,“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第二期項目順利簽約,該項目由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與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于2018年11月共同實施,實施3年來,已選派內地85名優秀博士前往澳門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時,第102批中國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暨博新人才走進橫琴活動也在峰會上正式啟動,活動圍繞珠海、橫琴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行業開展科技服務工作,為博士后和企業牽線搭橋,讓博士后研究人員能走進橫琴,助力琴澳企業的成果落地。
符永革透露,目前,橫琴已引入國際、國內專家團隊參與修編《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首批授權清單、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部分予以免征等重大政策正按計劃推進,“二線”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已開工建設,15%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已獲上級部門充分認可。“未來,橫琴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目標,進一步強化制度創新平臺建設、服務保障,打造智力最密集、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國際人才島’。”符永革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