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在衛生院做手術,省時省力又省錢。 ”近日,家住明光市張八嶺鎮街道的晁樹林由衷地說。
69歲的晁樹林不久前發現頸部出現包塊,到明光市人民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甲狀腺囊腫。囊腫較大,已經壓迫氣管,專家建議及時手術治療,這讓晁大爺犯了難。
“主要是孩子都不在身邊,到市里手術的話沒有人照顧,生活費、住院費開銷都不小。”晁大爺了解到,家門口的張八嶺衛生院是明光市人民醫院醫共體成員單位,市里的專家定期過來坐診,于是,他和孩子們商量后,決定在衛生院進行手術。
初步檢查可以手術后,張八嶺衛生院立即和明光市人民醫院聯系。明光市人民醫院腫瘤外科王峰主任、麻醉科杜永昌主任遠程會診評估并制訂手術方案,并于晁大爺入院第二天為他成功實施了手術。
“總共花了3500塊,報銷后,自己花了不到900塊。現在的政策真是為老百姓著想! ”晁大爺說,住院期間,市里的專家和衛生院的醫生們照顧得很周到。
“開展醫療服務、指導臨床診療、進行人才培養,明光市人民醫院作為醫共體牽頭醫院,將技術與管理幫扶下沉到基層,推動優質資源下基層,如今,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實得到了提高。 ”明光市人民醫院張八嶺分院院長桑國慶說。
隨著張八嶺衛生院中醫館的投入使用,眾多患者前來問診。 “像我們年紀大點的,有時候腰酸腿疼的小毛病用中醫藥調理起來效果挺好的。 ”張八嶺鎮嶺東村村民孫大爺說。
從過去的缺醫少藥到現在的軟硬件全方位升級,從過去的“門可羅雀”到現在的絡繹不絕,張八嶺衛生院的蝶變只是我省醫改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省縣域醫共體建設提質增效,醫共體在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保障、補償政策、雙向轉診、公衛服務六個方面實現上下貫通,有效緩解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促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實施。截至目前,全省59個縣(市)共組建了125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面覆蓋,“15分鐘就醫圈”基本形成,服務人口達4500萬,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愿景正成為現實。(記者 朱琳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