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
11月26日,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在廣州開幕。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以數字政府為主題的高峰論壇,大會將全面總結各地區數字政府建設經驗,為推動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數字政府應有貢獻。
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辦方之一,廣東近年來堅決落實中央對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戰略部署,在全國率先部署啟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創新建立“政企合作、管運分離”的建設運營機制,推出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等“粵系列”移動政務服務品牌,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
特別是今年來,廣東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領域率先破題,制定全國首份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行動方案,開出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在全國率先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出臺全國首個省域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有力促進了數字經濟發展,為全國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探索出廣東樣本。
以互聯網思維整體化思路打造數字政府
數字政府建設,本質上是一場系統性的改革。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普及應用,人們生產生活方式迎來巨變,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面臨全新挑戰。
怎么打破信息孤島和煙囪,解決群眾反復填報信息、多處提交材料、辦事難的問題?怎么改善營商環境,減少對企業的打攪,讓企業安心發展?怎么提高政府運作效率、提高治理效能?
這要求數字政府建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對傳統政府運作模式、傳統政務信息化建設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打造整體化、協同化、數字化政府。
近年來,廣東將數字政府改革列為全省深化改革的重點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高起點謀劃、高站位部署、高標準推動,在全國率先啟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
隨著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方案》《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年)》等相繼印發,我省創新實踐“政企合作、管運分離”模式成立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進入快車道。
廣東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系統化理念、整體化思路,推動全省政務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中,將用戶思維、流量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與政務信息化工作的理念相結合,從用戶“體驗至上”的角度改進在線政務服務流程和交互設計,以群眾“愛不愛用、好不好用”來檢驗政務服務成效。
在基礎設施方面,我省大力推進統籌集約化建設,推動各級各部門分散建設的業務系統、自建機房和業務專網整合聯通。在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方面,掃清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障礙,保持數字政府建設的整體協同。在縱橫協同方面,理順不同層級之間的共享協同機制,努力破解國家部門垂直部署的信息系統與地方無法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大難題。
在這樣的基礎上,廣東讓跨部門、跨層級的系統充分聯通、數據充分共享,通過一體化的在線服務平臺,提供“一門、一網、一次”的線上線下服務,實現跨區域、跨層級、多種渠道政務服務無差別、一站式辦理,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一個可信賴的“整體政府”。
全面支撐民生服務改善和營商環境優化
近年來,廣東始終堅持政務服務移動化、一體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將省、市、縣、鎮、村五級政務服務事項納入標準化管理,全省事項網辦率達95.54%,“最多跑一次”99.88%。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1)》正式發布。廣東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指數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摘得“三連冠”。報告指,廣東針對群眾、企業和公職人員不同辦事需求,建設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移動平臺,形成“三箭齊發”的良好態勢,有力推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粵省事”集成原有分散在各部門的2200多項服務事項及91種個人電子證照,群眾一部手機輕松辦理社保、公積金、養老、出入境以及交通出行等服務,實名用戶突破1.5億。
——“粵商通”將分散在47個省級部門1294個高頻服務事項集成到客戶端,服務覆蓋廣東超1000萬市場主體。
——粵政易移動協同辦公平臺實現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文電辦理用時較從前下降約40%,業務管理更加扁平高效。
線上服務方便快捷,線下服務也在加速融入數字化。依托銀行在基層的服務渠道和重點,廣東推出“粵智助”政府服務一體機,快速延伸到所有社區和村居。
這樣的場景在廣東變得司空見慣:村里沒有打印店,村委的自助機上就能免費打印;農村群眾看病路途遙遠,自助機開通遠程問診服務,醫生可遠程開方,群眾就近抓藥……今年底,該項服務將實現全省行政村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線上線下的融合遠不只這些。廣東自去年起全面開展政務服務“四免”優化: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免提交、政府部門形成的業務表單數據原則上免填寫、可用電子印章的免用實物印章、可用電子簽名的免用手寫簽名,并實現開辦企業“一次登錄、一表填報、一個環節、一網通辦”。此外還整合部門自建的便民熱線,推出線上線下融合的“粵省心”政務熱線平臺。
近年來,廣東還全力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目前已實現3644項高頻事項“跨省通辦”。“以前來回要兩天,現在只要十分鐘,方便!”來自廣西玉林的李宗霞在茂名居住,原來要坐車回老家辦理失業補助金申領,兩地開通“跨省通辦”服務后,她在茂名點點手指就辦妥。
數字政府建設,還為粵港澳大灣區加速互聯互通提供新動力。今年9月,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方案重磅發布,“跨境通辦”也取得突破——澳門企業群眾不必出關即可網上辦理珠海等多個地市不動產、社保、稅務等超300項高頻事項;香港企業群眾“零出關”即可辦理江門市企業開辦、人才就業、機動車等超400項政務服務。
根據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將全面建成“智領粵政、善治為民”的“廣東數字政府2.0”,企業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水平邁向國際一流。
政府治理從“數字化”邁向“數智化”
數字政府建設帶動全省政務服務能力躍升的同時,也助力廣東社會治理能力的提高,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面對疫情大考,廣東在去年初第一時間在粵省事上線“疫情防控服務專區”,推出“粵康碼”并率先與國家健康碼實現互認,隨后又迅速完成粵澳健康碼互轉互認,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等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亮碼”出行已成為群眾日常動作。數據顯示,“粵康碼”日均亮碼超1億次,峰值超2億次。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彰顯了廣東數字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依托數字政府一體化基礎底座建設“粵治慧”平臺,搭建省、市、縣三級平臺,支撐省、市、縣、鎮、村五級應用,實現省域范圍內“一網感知態勢、一網縱觀全局、一網決策指揮、一網協同共治”。通過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治理,推動公共資源高效調配,實現突發事件高效應對,城市運行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經濟運行、自然資源、生態環保、水利、基層治理、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等8個試點應用專題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同時,結合各地智慧城市建設開展“一網統管”市級試點,力爭年內取得標志性成果。
廣州市“穗智管”平臺已初步建成城市運行綜合“一張圖”、數據輔助決策“一張圖”;深圳市推出“秒批”“深圳90”“全城通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政務服務和數據共享能力全國領先;珠海市數字珠海綜合服務平臺以數據資產管理為核心,匯聚數據資源“一張圖”;汕尾市通過建設“民情地圖”,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數字化樣板……
同時,廣東還率先啟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走出數據從資源到資產的關鍵一步。今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完成全省首輪公共數據資源普查,開展首席數據官制度試點,出臺省級公共數據管理辦法。還充分發揮廣東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探索發布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加快數據交易場所建設,在廣州海珠和深圳南山試點將數據要素納入GDP統計,推動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全面啟動數字政府2.0建設
在新的發展階段,面對全球性數字化浪潮,我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建設,這也要求我省以更大力度在全省范圍內持續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并充分利用好大數據這個重要戰略性資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廣東將全力抓好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面向更好滿足企業需求和群眾期盼,全面啟動數字政府2.0建設,提升政務服務和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以數字政府建設引領全面數字化發展。
據介紹,廣東持續推動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加快“跨省通辦、跨境通辦”推進力度;進一步增強粵省事、粵商通等平臺應用廣度和深度,為鄉村振興提供數字化支撐,持續推動數字政府區域均衡發展。
同時,加快省域治理“一網統管”建設,聚焦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五大職能,打造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的省域治理“一網統管”體系。依托粵政易一體化平臺,強化政府運行“一網協同”,加快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此外,還將穩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構建以數據運營和交易為主體的兩級市場體系,充分釋放數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能,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肖文舸王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