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針對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 江蘇2.1萬余個村配備近1.2萬名法律顧問

    10月20日上午9時,無錫市錫山區云林街道一位93歲的老人向當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打出一個求助電話,她說自己已被兒子趕出家門3天。

    隨即,一場緊急救援迅速展開。10時30分,錫山區法律援助中心孫明琰趕到老人臨時住所,上門采集身份信息、收集證據;11時15分,孫明琰通過“錫山司法”微信端上傳申請資料,并備注“高齡老人”;13時30分,錫山區法援中心審核通過;14時許,承辦律師浦小芳聯系上老人。

    “一個電話,就找到了能幫忙的律師!”老人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

    “5年來,江蘇公共法律服務立足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目標,實現體系建設、網絡建設、服務方式、供給能力4個突破。”省司法廳副廳長張亦軍介紹,我省率先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形成以實體平臺為主干,以社會聯動普法、公益法律服務、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四張網”全覆蓋為依托,具有江蘇特色的“一條主干”“四張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省2.1萬余個村(社區)配備近1.2萬名法律顧問。

    “線上辦”“網上辦”“掌上辦”,法律服務變得觸手可及。4萬名律師在線30秒內響應,2萬余個“法潤民生”微信群覆蓋城鄉,“江蘇省遠程視頻公證平臺”年辦證11000余件,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老百姓隨時隨地可以享受到法律咨詢、公證、法援、調解等服務。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省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年均提供服務超300萬件次,熱線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7×24”不間斷服務,年接聽群眾來電突破70萬通,接通率和滿意度均達到95%以上,網絡平臺瀏覽人數累計超過2082萬,解答群眾法律咨詢25萬人次,在線辦理公證、法援、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4萬多件。

    民意是服務供給的“風向標”。近年來,我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累計研發公民全生命周期產品400余個,覆蓋公民出生、成長、青年、中年、老年等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聚焦群眾關切,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研發出“銀鈴港灣”“防范校園霸凌”等一批優秀公益法律服務項目。同時,在全國率先研發公共法律服務融合辦理平臺,為群眾提供包括法律咨詢、公證辦理、矛盾糾紛化解、司法鑒定、仲裁服務等在內的全業務服務產品,實現“一站式、全業務受理”,最大程度方便老百姓辦事。

    “10年商標維權長跑,終于在去年跑到終點。”格力博公司法務經理張越說,公司旗下品牌“Greenworks”是新能源園林機械領域領頭羊。公司自2010年起與另一家公司產生糾紛,雙方提出百余起商標訴訟。幸好有法律團隊的專業服務,7類產品繼續合法使用“Greenworks”商標。

    張越口中的法律團隊來自于常州市司法局牽頭成立的全國首家非公經濟法治護航中心。中心成立3年來,先后梳理民營企業從發起設立到破產注銷的6大類、130個全流程法律風險點,研發出10大類、60項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務產品,并組成60人維權服務團和40人法學專家咨詢團,為民營企業等非公經濟組織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務,解決了諸多痛點難點問題。

    “江蘇肩負著‘為全國發展探路’的歷史使命,需要以高品質的公共法律服務來更好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張曉偉說,接下來,我省將圍繞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進一步優化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構建“智慧法律服務”新格局,讓公共法律服務公平可及、觸手可得。(記者 倪方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