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緩解停車難 三亞將在中心城區規劃約126處公共停車場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三亞城區停車難問題愈發凸顯,車位難尋成為了不少車主的煩惱。日前,記者從三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為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三亞市中心城區公共立體停車樓(場)布點規劃》(以下簡稱《布點規劃》)將在中心城區范圍內規劃約126處公共停車場,規劃約2.7萬個車位(含改擴建停車位0.3萬個)。

    三亞市婦幼保健院門前道路兩旁停滿了車輛。記者 張宏波 攝

    三亞汽車保有量超24萬輛 城區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

    “平時找車位要找半天,下班后想找車位就更難了。”家住三亞同心家園一期的陳先生說,小區里車位根本就找不到,平常只能在同心路上找車位。然而,同心路上的劃線停車位幾乎很難找到空車位,無奈之下,許多車主只能將車停在無劃線停車位的路邊,甚至直接停到了人行道上。

    距離同心路不遠的三亞市婦幼保健院,門前的道路兩旁每天也停滿了車,讓原本并不寬的道路更加狹窄,導致進出醫院的行駛非常緩慢。

    停車難也造就了停車的隨意性,因為隨意停車比找車位規范停車簡單得多。在三亞市解放路、河西路上,因為找不到車位,許多車都停在了人行道上,或直接停在未劃有停車位的路邊,占用非機動車道。“我過來辦事只需要10分鐘,但是如果因為找車位或是將車停放在較遠的地方,那我辦這個事情可能耗費的時間會更多。”一位前往河西路上辦事的市民說。

    11月1日,三亞碩園東路。由于車位難尋,許多車隨意停在了路邊。記者 張宏波 攝

    記者走訪三亞市主城區各主要道路發現,部分街道、商圈的停車位供需矛盾突出,停車位缺口大,眾多車輛隨意性的停車,不僅違章違法影響秩序,有時還可能造成交通混亂。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三亞市汽車保有量244861輛。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不少市民建議,在三亞市區增設公共停車場,其中建設立體停車場的呼聲尤其高。“相比于地面停車場,立體停車場占地面積小,但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大大增加停車位數量,緩解停車難。”三亞市民劉女士說。

    11月1日,三亞河東路。車輛隨意停在人行道上。記者 張宏波 攝

    緩解停車難 三亞將在中心城區規劃約126處公共停車場

    三亞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三亞機動車保有量日益增加,特別是三亞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越來越突出,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停車場規劃及建設逐漸滯后于城市的發展。

    近年來,為緩解三亞城區停車難,三亞也建設了幾處立體停車場。據介紹,三亞已建成投入使用4個立體停車樓,分別為政府二辦立體停車樓、福利小區立體停車樓、金雞嶺供電局立體停車樓、金雞嶺社區立體停車樓,總車位數1330個。

    位于三亞河東路與金雞嶺路交叉口附近的立體停車樓。記者 張宏波 攝

    據悉,為進一步緩解停車難,由三亞市交通運輸局組織編制的《三亞市中心城區公共立體停車樓(場)布點規劃》已通過相關部門審議。《布點規劃》將在三亞中心城區范圍內規劃約126處公共停車場,規劃約2.7萬個車位(含改擴建停車位0.3萬個)。其中獨立用地類公共停車場約78處,約1.6萬個車位;項目配建類公共停車場約48處,1.2萬個車位。近期預計分三年在停車熱點需求區域逐步建設13處公共停車場,約3000個車位。

    此次規劃公共停車場(樓)主要的建設形式主要分為:地下立體機械停車庫、平面停車場以及地上立體機械停車庫。機械立體停車設施具有占地面積小,存取方便、運行經濟、維修方便等特點。在停車需求量大,用地緊缺的區域優先選擇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方式。具體項目的建設形式將根據地塊大小、項目開發形式、規劃要求綜合考慮,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項目實施。(記者 張宏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