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科技創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我省區域創新能力不僅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而且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按照“創新高地共建、創新要素共享、創新環境共育”思路,安徽要下好創新深度合作 “先手棋”,加快構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共同體。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因此構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共同體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協力提升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立足優勢,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安徽省在量子信息、熱核聚變、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醫療設備等前沿和重點領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原創成果。安徽省應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依托,立足自身優勢,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圍繞“三省一市”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和重點產業領域,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主動發起和聯合承擔若干個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強化創新,激發自主科技創新活力。要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創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模式,尤其是要創新科技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家、科研人員之間的合作模式,進一步優化安徽自主創新體系,不斷提升安徽省自主創新的新高度。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釋放科技人才創造活力的關鍵前提。創新生態系統是一個由經濟、政治、社會、組織、制度和其他因素交互而成的網絡??萍紕撔鹿餐w要走向深度融合,離不開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創新生態。當前科技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安徽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強“三省一市”科技創新規劃的對接與協商,加快形成長三角地區科技協同創新規劃體系。聯合聯動,促進創新主體高效協同。依托長三角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智庫聯盟,整合高校優勢科技資源和企業研發資源,圍繞創新鏈上關鍵環節和優勢主體,強化各類創新主體的協同和聯動,在重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面形成聯合攻關。共享共贏,推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以重大科技創新基地為載體,發揮“三省一市”資本市場優勢,圍繞高端高新產業,加快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建設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整合各類科技創新資源,形成科技資源數據池。加大“三省一市”人才支持政策的協調力度,加快推進人才評價、互認與公共服務一體化,建立長三角城市“人才圈”。
高效集聚創新資源。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的目標之一在于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要以產業升級為靶向,引領科技創新方向,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安徽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集聚平臺,一體化推進創新高地建設。增強合肥城市創新能力,提升蘇浙皖區域創新發展水平,與上海共同打造長三角科創圈,構筑形成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科技創新圈和創新城市群。集聚資源,聯合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發揮G60科創走廊九城市的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先行先試一批重大創新政策,協同布局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和研發平臺。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共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集聚優勢,協力打造創新發展帶。開展沿滬寧杭合產業創新帶研究,引領支撐高端制造、醫藥健康等產業發展,打造生態綠色發展創新帶。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打造沿江創新發展帶,支持環太湖科技創新帶發展,充分發揮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區位優勢,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茖W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全球化思維。目前,安徽已經與4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友好合作,建立89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實施252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具有良好的國際合作基礎。鼓勵具備優勢技術的高校、科研機構在海外開展聯合辦學、開設分支機構、實施國際援助項目。共同舉辦國際化、品牌性的展覽展示與論壇活動。發揮三省一市華僑華商資本、人脈等資源優勢,擴大民間交往、深化民心溝通。鼓勵有關商會、產業聯盟、企業等推進與國外有關組織和機構的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協同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圍繞生命健康、資源環境、物質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集中優勢資源,適時牽頭和參與發起全腦神經聯結圖譜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國際大科學工程。通過有償使用、知識產權共享等方式,吸引國際組織、國內外政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及社會團體等,參與支持大科學計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積極聯動,加快聚集國際創新資源。加強“放管服”改革聯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充分依托長三角對外開放整體優勢,大力吸引海外知名大學、研發機構、跨國公司等在安徽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積極爭取科技相關國際組織在安徽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加深與歐盟創新驛站等國際機構的合作,加強合肥國家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等合作園區建設,共享與國外技術轉移機構的合作關系,開展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促進國際先進科技成果在安徽轉化落地。加強各類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參與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制造業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國際化平臺,加大國際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共享海外引才渠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