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輿論 > 正文

    促消費政策逐步落實到位 消費市場回暖態勢日趨明顯

    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消費水平的提升,意味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和全社會就業形勢的改善,更加豐富的商品和服務消費,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可替代,它不僅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也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為應對疫情沖擊,國務院于4月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5月底又進一步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接連出臺的一系列統籌疫情防控和消費促進工作的措施,為鞏固消費、穩住經濟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促消費政策逐步落實到位,消費市場回暖態勢日趨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負增長,實現同比增長3.1%。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756元,扣除價格因素后,比上年同期增長0.8%。統計指標的回升不僅體現了我國居民消費固有的韌性,也顯示出當前我國消費市場上蘊藏的一些新特征和新趨勢,這為經濟持續恢復注入了“強心劑”。

    傳統消費領域煥發新活力。汽車、家電和餐飲是最主要的傳統消費領域,其市場銷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以上。在汽車消費方面,購置稅減半、發放置換補貼等促消費政策讓國內車市強勁回暖,對上下游產業和就業產生明顯帶動作用。據統計,今年6月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在家電消費方面,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政策,家電綠色化、智能化,安裝、維修全鏈條服務標準化,都極大促進了城鄉居民的家電消費。在餐飲消費方面,隨著全國各大城市紛紛啟動消費券發放政策,在直接降低消費成本的效應作用下,餐飲業市場迅速回暖。

    新型消費領域展現大潛力。近年來,以網絡零售、“互聯網+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引擎。新型消費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消費便利性、拓寬消費選擇空間,有利于滿足個性化、多樣化和特色化消費需求,也能夠打破消費的時空限制,擴大傳統商品和服務消費可觸達的范圍,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降低供給成本、提升生產效率。當前,在各地積極組織開展的消費促進月、雙品網購節等活動的推動下,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數字生活新服務消費也得到拓展。今年上半年,全國網絡零售同比增長3.1%,其中直播帶貨增長58.2%,成為消費增長新亮點,消費市場在新業態模式、新消費熱點、新品類品牌的帶動下加快復蘇,并釋放出強大的促增長潛力。

    消費結構升級激發強動力。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能力的提升,精神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智能消費、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占比增加,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明顯。以智能消費為例,掃地機器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商品,近期在市場上的銷售額均有較快增長。智能產品正在從潮流時尚變為生活標配,它們的用戶群也正從年輕人向全年齡段拓展,成為消費市場中的藍海。日前,海南海口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作為全球消費精品展示交易的平臺,第二屆消博會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較首屆增長25%,有1600多個國際品牌和1200多個國貨品牌集中亮相,600多個全球新品首發首秀,其中大多數展品均為中高端商品和服務,這充分體現了國際消費品供應商對中國市場消費升級潛力的期待和認可。

    下一階段,應大力推動各類消費促進政策落地見效,進一步破解阻礙消費升級的體制機制弊端,有效促進城鄉居民消費信心提振和消費預期轉變。特別是要科學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堅決杜絕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問題,營造一個有利于消費持續回暖的良好環境,使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促消費政策 消費市場 城鄉居民收入 服務消費 產業結構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