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輿論 > 正文

    主播稅收征管難度大 監管勢必重拳出擊

    11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稅務局發布消息稱,朱宸慧、林珊珊兩名網絡主播因偷逃稅款,將被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1倍罰款分別計6555.31萬元和2767.25萬元。

    作為僅次于李佳琦、薇婭的頭部主播,朱宸慧以“雪梨”的名字被公眾熟知。不同于“薇李”直接從直播領域發展起家,雪梨背靠宸帆電商,自帶流量和生意轉型而來。

    享受了新興業態紅利,網紅主播成為新晉的高收入群體。而雪梨因為手握自己的電商品牌,成為“網紅+主播”雙重身份的受益群體。

    雙重身份意味著運作主體多變,偷逃稅款的空間被無限放大,涉稅風險不斷攀升。將個人收入轉為企業經營收入,也成為二人偷逃稅款的主要方式。

    隨著直播行業風生水起,整個行業不平衡不充分、畸形發展的問題日漸暴露。主播“產能過剩”,收入五花八門。不少主播為了博眼球、找流量吸粉,一再上演群魔亂舞。

    裹挾巨量現金和流量,打擊行業不法收入成為重中之重。中間商、商家和主播迅速在新業態中找到各自的活法、玩法甚至“算法”,他們互相套路,又共同分羹,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利益捆綁。

    去年,直播電商元年以“快手一哥被罰”落幕,如今“雙11”剛剛收尾,兩名主播偷逃稅款被重罰,將兩個事件放在一起看則意味深長。

    從產品翻車到主播偷稅漏稅,平臺越做越大,直播電商的鏈條也越來越長,各環節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對直播行業監管和制度規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直播行業在顛覆傳統銷售模式的過程中,也經歷了野蠻的自我顛覆。市場在經歷了短短幾年狂熱之后終會回歸理性,消費者和監管者都在市場教育中成長。

    以歐萊雅事件為例,在不同直播間驚現高額產品價差,套路直逼眼前,不少消費者面對自身利益受損,紛紛踴躍維權。

    與此對應,直播行業監管從嚴從緊。多部法規輪番出臺,從平臺、商家和主播三方,對直播電商壓實相應的法律責任。

    針對網絡主播偷逃稅監管趨嚴的信號愈發明顯。國家稅務部門多次發文加強明星藝人、網絡主播等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的稅收管理,不斷向外界釋放強烈信號,合法收入必合法納稅,偷逃稅款必追繳,違法收入必受罰。

    盡管主播稅收征管難度較大,但監管勢必重拳出擊,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一查到底。同時相應的行業規范要“隨行就市”“水漲船高”,設置更加嚴格細致的準入門檻,提高違法成本,對于劣跡主播堅決“禁播”。(陶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