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輿論 > 正文

    義工旅行需在享受旅行的同時承擔相應責任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省錢又好玩的“義工旅行”逐漸成為青年們鐘愛的旅行方式,不少義工愛好者還因此屢屢登上熱搜。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受當地的生活,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是一些年輕人選擇義工旅行的初衷。然而,義工旅行真的能實現“詩與遠方”嗎?

    每逢暑期,不少學生的微信朋友圈出現大量招募“義工旅行”的信息。所謂“義工旅行”,是指自愿免費加入某種團體,在旅游的同時進行志愿者活動,所以在享受旅行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義工旅行”,顯示的大部分都是有關青年旅舍和客棧民宿招“義工”的信息。其中,香格里拉、麗江、潿洲島等地成為義工旅行的熱門地點。然而,原本強調以“志愿者”身份旅行的概念,逐漸與“打工換宿”混淆了起來,背離了“義工旅行”的初衷。

    調查發現,不少“義工旅行”機構,都存在例如實際工作時長與約定不符、住宿條件差、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等問題。同時,網絡上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義工旅行”盜用個人信息招搖撞騙。此外,如果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去當地進行“義工旅行”,還有可能涉及非法打工問題。

    學生參與“義工旅行”要謹慎。首先,要認真識別義工招募信息的真實性,選擇有保障的“義工旅行”平臺;其次,在參加“義工旅行”之前,和機構等就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達成一致;再者,要購買保險、簽訂好相關協議,如人身安全保障協議、勞務協議等;同時,在參加“義工旅行”活動時,志愿者也要擺正心態,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并有一定的勞動付出,承擔社會責任。

    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和規范,不能讓“義工旅行”在風險中“裸奔”。既然稱作“義工旅行”,其意義便不只是旅行了,必須按照志愿服務要求,制訂具體的服務標準和行為準則,強化“義工旅行”的公益性;同時,志愿者需向當地志愿服務組織報備,接受管理和指導,并享受維權服務。“義工旅行”參與者應分清主次,在做好志愿服務和看看外面的世界之間,把握平衡。畢竟,一位真正的公眾服務的參與者,不是純粹來游山玩水的。(嘉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