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近日,百花小區居民李如春用薩克斯管演奏著《我和我的祖國》,旁邊的市民忍不住跟著輕輕哼唱起來。已經完成五期環境整治的小桃園即將正式開放,全長6公里的沿護城河綠道全線貫通。“家門口越來越美了!”李如春說。
小桃園景區北望繡球公園,南抵外秦淮河,百年前因集中栽種桃樹而得名。2003年通過環境整治后對市民開放,成為城內最大的賞桃勝地。2017年起,按照南京市精細化建設行動計劃,鼓樓區建設局又連續組織實施了多期小桃園環境綜合整治。
據建設單位南京新廈集團市政公司現場負責人王文棟向記者介紹,2017年以來,小桃園不僅增加了桃花,還種植了櫻花、石楠、廣玉蘭、銀杏等160多種植物,形成了多種形態的賞花氛圍。此外,這里還是一個“海綿公園”,實現了對雨水的積蓄、凈化和回收利用。不過,整個景區環境有了明顯提升,但也仍存有缺憾——桃花源居與百花小區之間,被南醫大二附院的圍墻隔開,河岸長期封閉,雜草叢生,綠道在此也不得不戛然而止。
今年,隨著南醫大二附院門診病房綜合樓即將完工,打造“沒有圍墻”醫院,小桃園五期整治正式啟動。記者從姜家圩路穿過醫院新樓的廊道,眼前便是開闊的水岸和高大巍峨的明城墻。這段200多米的水岸,如今有了紅色的透水鋪裝綠道,石塊堆疊的造景以及郁郁蔥蔥的林蔭及花境,營造出優美的河岸風光。“醫院與景區融為一體,不僅方便周邊居民散步,也給病人養病創造了好環境。”王文棟說,此次整治打通了濱水廊道,護城河東西兩岸實現貫通,打造出一條“生態綠廊”。
李如春告訴記者,這次整治中居民提了不少意見和建議,綠道的全線貫通,讓大家來往兩岸更加方便,小區與公園也基本沒有隔閡。因此,街道社區和建設單位共同召開居民議事會,決定增加一條長廊,市民不僅可以在長廊里遮風避雨,欣賞小桃園風光,同時也形成了一道安全的圍欄。
記者獲悉,今后5年,南京立足“公園城市”建設,將通過綠道、綠地、口袋公園、水岸環境等的建設,以多種方式讓市民出門見綠。到去年,我市綠道總長已達到1377公里。今年,南京還將繼續推進50公里綠道和18個游園綠地建設,讓城市如同生長在綠色之中,市民盡享綠色生活。(融媒體記者 何鋼)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