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0所學校、500多種專業、十幾個學科和招生類型,怎么從中選出那些最適合自己的?如何填報能夠得嘗所愿?來聽聽對此有著豐富經驗的高校招生老師的建議吧。
長遠規劃 從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出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楊鋒建議考生,以長遠規劃來選擇志愿,選擇深造率比較高的大學。把大學當做“人生行程中的加油站,再次起飛的停機坪”。
清華大學河南招生組副組長丁青青認為,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從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出發,結合自己的學科興趣和特長,科學選報志愿,這樣才會更適合自己,也會更有價值、更有前途。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招生辦副主任郭書山建議考生,選擇院校時,要結合上學成本、個人性格、家庭環境、就業去向、學校所在城市等綜合考慮。
結合自身興趣
不要跟風盲從追“熱門”
北京大學河南招生組組長周江建議考生,選擇專業時要更多地了解和發現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所在。南京大學河南招生組組長宮玲琳同樣建議考生,要遵循志趣愛好,在了解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路徑與未來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慎重選擇,盡可能選擇一所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自主成長需求的高水平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校。
針對專業的冷熱問題,老師們一致認為,所謂的冷門或熱門并沒有絕對的定義,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動態變化的。因此,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切忌跟風盲從或是一味追逐熱門,“現在最熱門的專業,四年后可能就涼了”。
沒有明確的興趣特長,建議選基礎性學科
選專業應基于興趣和能力,沒有明確興趣與明顯長板的學生,該怎么選專業?招生老師們認為,不管是文、理科還是工科專業,跟學生的基礎能力都是有關聯的,可以選擇大類的基礎性學科。
周江建議考生,應首先考慮選擇一個學科設置完善的學校,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沒有明確的興趣志愿的時候有更多選擇。
有取有舍,招生老師們還建議,如果考生沒有特別的選擇傾向和明顯的喜好,那么可以先羅列出一份“清單”。譬如,哪些城市或學校是自己不想去的,哪些專業是自己不愿學的,在填報志愿時先把這些規避掉,未來的路才會走得長遠。
學會搜集信息,做到數據精準
河南大學招生辦副主任南晗建議考生,要找準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根據自己的位次選擇目標院校和專業;要詳細了解目標院校的錄取規則和要求,提高志愿填報的準確性。
郭書山也建議考生,根據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結合招生部門統計的近三年報考及錄取數據資料,對位次相近的幾個學校進行反復比較分析。如果有目標專業,可以適當擴大模擬學校的范圍。
吃透錄取規則,利用好“平行志愿”
“今年,河南很多錄取批次都是平行志愿,這是有利于考生利益的規則。”周江提醒考生,一定要利用好平行志愿。
南晗建議,考生在選擇和填報志愿時,無論是學校志愿還是專業志愿,都要注意順序的安排,要拉開檔次,保持梯度。
“基本上都是平行志愿,可以按照沖、穩、保的順序選擇適合自己學校和專業。”復旦大學河南招生組副組長張睿建議考生,把十分向往但有一定挑戰難度的院校放在靠前位置,把較為滿意且風險較小的院校放在中間位置,把可以接受且有足夠錄取把握的院校放在靠后位置,最好選擇服從調劑,規避“滑檔”風險。(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競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