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G網絡發展正進入快車道,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截至3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到81.9萬個,其中1-3月新建4.8萬個,預計到2021年底,全國新增5G基站數量將超過60萬個,實現縣級以上區域、部分重點鄉鎮的覆蓋。隨著5G基站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各種“5G基站密度高、輻射大,危害健康”的言論不斷出現。這些傳言是真的嗎?5G基站到底有多大輻射?是否損害人體健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基站的輻射是客觀存在的,但根據國家相關部門要求,電信運營商的通信基站或其他部門的大功率電磁輻射臺站,在建設前須由專業的第三方技術機構進行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測,經過環保部門的認可后方可建站。所以,運營商建設的基站,其電磁輻射水平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其實,人們在關心基站電磁輻射時,也應該明白,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自然界的電閃雷擊、太陽黑子活動、大氣、宇宙等都在產生電磁輻射,生活中的微波爐、電腦、電視機、吹風機、收音機等家用電器也會產生電磁輻射。與這些常用家用電器相比,小區基站的輻射量微乎其微,因為通信基站天線的輻射覆蓋面積較廣,輻射功率分散在方圓幾平方公里的面積上,而且與人體的距離較遠,所以影響較小。
5G網絡提速,并不是加大了基站的發射功率,而是依靠擴容傳輸帶寬、提升抗干擾能力和接收靈敏度,類似于高速公路拓寬車道。從2G基站到5G基站,輻射其實是越來越小的。在4G時代,大型基站的功率為40瓦,小型基站功率為20瓦,但在5G技術的支撐下,微基站的功率僅為10瓦,微微基站功率甚至只有250毫瓦。而且通過波束賦形后,5G基站分配到天線輸出口的功率僅為4瓦,與此相對應的是,家用照明燈每盞的功率為15瓦到40瓦,故5G基站輻射量微乎其微。此外,運營商在鋪設基站時,會考慮到信號疊加的問題,所以實際發射功率遠低于國家標準。
與2G、3G、4G網絡相比,5G網絡的基站數量未來可能會多一些,這是因為5G基站使用的無線電頻率更高,信號衰減更快,要想達到同樣的信號覆蓋效果,就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正是由于5G基站信號衰減更快,即使5G基站數量增加,其輻射值也不一定高。
針對不少人認為離通信基站越近輻射越大,因此反對在自家小區內或樓頂建通信基站的問題,王志勤指出,其實,通信基站的電磁波主要向水平方向發射,在垂直方向上衰減明顯,所以基站的正下方功率密度往往是最小的。就像是“油燈”一樣,越在燈下越黑暗,越向外越亮。因此,基站的輻射并不會因為距離近而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5G信號屬于射頻電磁輻射,其能量只能輕微移動或振動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電離它,因此不會破壞DNA。網上流傳著關于“5G基站威脅人體健康”的傳言,稱其會導致心臟節律改變、基因表達改變,甚至會損害DNA、致癌等說法,都沒有科學依據。
據記者了解,我國基站建設標準嚴格,國家先后制定出臺了《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等多部法規和標準,中國移動通信基站輻射標準是全球最嚴格的,比國際標準要求高11.25至 26.25倍,比歐洲大部分國家高5倍,且我國移動通信基站在建設前必須由專業的第三方進行環保測評,并通過環保部門備案審查,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輻射影響健康。(記者 王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