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制造強國,需要一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進一步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去年,吳翔、楊飛飛等多名在粵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呼吁進一步提高產業工人待遇。
2月21日,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了解到,全國總工會在對代表建議答復中透露,人社部已印發《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指導企業將工資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準落實經濟待遇,并將繼續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
建議
生產一線難留人待遇需提高
答復
鼓勵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年薪制
吳翔等7名代表調研發現,相較于管理崗位,一線生產崗位工資待遇偏低、工作環境較差,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留在一線工作。“一些工人在一線積累經驗后,往往向行政管理轉崗,導致一線很難留住有經驗的員工。”吳翔表示。
對此,答復表示,去年人社部印發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及時發布分職業、分崗位等級的工資價位信息,并明確鼓勵企業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制度,設立特聘崗位津貼、帶徒津貼,指導企業將工資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準落實經濟待遇等。
另一方面,答復透露,全國總工會推動政府完善工資政策,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等政策制定,還開展了技能要素多渠道參與企業分配的研究。目前,多個省市和企業已把技能人才待遇納入集體協商范圍,有的地區還探索了勞資雙方簽訂職工(勞模)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
根據答復披露,下一步人社部將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
建議
對企業自主培養技能人才給予補貼
答復
已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培訓
在調研中,楊飛飛發現,考慮到生產壓力、培訓成本和留才成本,企業培訓產業工人積極性普遍不高,比起育才更傾向于引才。因此,他建議,要配套完善培訓補助的相應政策與實施細則,對企業自主培養技能人才給予資金補貼。同時,他呼吁,把技術工人占總用工的比重作為衡量企業用工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比重較高的企業予以相關政策傾斜,以此鼓勵企業優化用工結構。
針對該建議,全國總工會答復,目前已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對符合相關條件新入職和轉崗人員開展1—2年中、高技能培訓的企業,將給予培訓補貼。同時,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并以工代訓的,也給予培訓補貼。下一步,將加大培訓補貼直補企業的工作力度,全面推進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進一步完善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鼓勵行業協會、跨企業培訓中心等組織中小微企業開展學徒制培訓,并給予培訓補貼。
此外,楊飛飛還發現,部分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外資背景企業雖然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但缺乏開展技能培訓、技能認定的資質,導致培訓難以落地,建議加快推動技能等級認定向企業下放的力度。
答復回應,目前已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明確向用人主體放權,支持包括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和外資背景企業在內的各級各類企業申報備案,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記者姚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