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等 海南各中小學花式帶娃

    綠茵場上,奔跑的足球少年盡情揮灑汗水;舞蹈教室里,跳街舞的孩子們跟著動感的節奏舞動,享受活力四射的舞蹈魅力;嶄新的游泳館里,學生們躍入泳池,水花激蕩……今年秋季學期開啟后,“雙減”政策落地,我省不少中小學校按照“5+2”模式(周一至周五,每天2小時左右)為學生提供課后服務,豐富多彩的校內托管課程讓學生們樂在其中。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校應該如何發揮主陣地作用?教師如何轉變觀念和職能,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作業設計水平和課后服務質量?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三亞市第九小學學生參加校內托管花式跳繩興趣班。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攝

    校內課后服務精彩紛呈

    今年秋季學期開啟后,“雙減”背景下,老師和學生的校園生活都迎來了許多新變化。我省不少學校下足功夫,紛紛推出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讓學生放學后不僅能“留下來”,還要“留得有價值”。

    10月20日17時許,在三亞市第九小學,學生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校園里。操場上,近20名學生在學打太極拳,30余名學生在跳街舞。跆拳道、輪滑、沙畫、創意編程、書法……三亞市第九小學提供的課后服務課程表,讓不少學生和家長挑花了眼。

    “原本爸爸媽媽給我報了街舞班,現在學校請來專業街舞老師給我們上課,我就不用去上校外培訓班了。”三亞市第九小學四年級學生張柏晗說,“跳街舞讓我更加自信了。”

    興趣類托管課程深受學生喜愛,校內托管作業輔導也頗受學生好評。“放學后在教室做作業,遇到難題有老師指導,完成效率特別高。”三亞市第九小學學生刑鼎霖說。

    在音樂老師的指揮下,學生們跟著琴聲唱起美妙的歌曲;在美術老師引導下,學生們在畫紙上盡情描繪……在三亞市崖州區水南小學,放學后的校園里熱鬧非凡。“我們學校的課后服務內容有基礎性學業輔導,也有拓展性活動,除了組織體育、音樂、美術、口才、書法等興趣小組,還成立了合唱社團、美術社團、樂器社團、足球社團。”水南小學校長林盛說,該校913名學生已經全部報名參加學校的課后服務。

    為了豐富學校課后服務資源,海口市長濱小學統籌校內外資源,開設了書法、籃球、足球、美術、口語與主持等12門課程。“學校嚴把外聘教師關,邀請經驗豐富、有資質的‘外援’力量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全校共有942名學生,860名學生參加了校內課后服務。”海口市長濱小學校長王先云說。

    三亞市第九小學開設校內托管書法特色課。 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攝

    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根據《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強作業研究、做好課后服務,是“雙減”政策對教師的具體要求,也是教師實現教學提質增效的突圍方向。

    在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堂中,許多學生平時熟悉的教師“大變臉”,展現出許多個人才能。孫秀哲是三亞市第九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曾從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她,通過考試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今年秋季,在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中,她為學生們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通過心理互動游戲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心理素質。

    “我覺得自己是一名‘壞學生’,成績不理想,課堂上愛說話。”在孫秀哲的心理課上,五年級學生趙萌(化名)給自己作出了消極的評價。“你樂于助人”“你總是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孫秀哲引導學生們對趙萌進行了一番“優勢轟炸”后,趙萌臉上逐漸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意見》規定,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教學過程中如何精簡教學環節,加強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來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高效投入課堂學習,這是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美麗沙分校二年級語文科組長姚鑫經常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指明了“雙減”落地后教師面臨的挑戰。

    教育主陣地在學校,學校主陣地在課堂。“‘雙減’要真正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關鍵。這就需要學校、教師下更大功夫、投入更多精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王先云說。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姚鑫著重加強有效作業的設計與研究,通過分層次設計作業單或課堂練習,讓學生習有所得,避免重復性練習,避免一些孩子“會的題目反復做,難的題目不會做”。

    “雙減”落地后,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回歸課堂,我省不少學校進行了積極創新。三亞市第九小學副校長陳人珊介紹,該校以年級為單位,多次開展集中備課,通過擴充和整合課程作業資源,將各章作業按基礎知識類、提高類和拓展類3個層次進行劃分,形成內容豐富、有層次的課程“作業超市”。

    “通過‘作業超市’讓具有不同水平、不同能力和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興趣等因素,合理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內容、難度和形式,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又能確保他們‘吃飽’‘吃好’。”陳人珊說。

    海口市英才小學濱江分校學生學習恰恰舞。海南日報記者 陳若龍 攝

    師資建設需上新臺階

    有關人士表示,“雙減”政策的出臺,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在教師積極迎接挑戰的同時,各級政府和學校應當千方百計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更優質的職業保障。

    “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服務,教師都是關鍵力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李洪山認為,“雙減”背景下,老師“上崗”家長“減負”,老師在做“加法”的同時,政府部門和學校也應當為教師提供更優質全面的保障。

    王先云認為,學校應探索機制建設,給予承擔“雙減”任務的教師更多關懷,比如從制度層面確保教師法定休息時間,實施彈性上下班制、調休制等。同時,在評優評先上,可考慮對課后服務質量高的教師適當傾斜。

    為了更好地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海口、三亞近期分別印發相關方案,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明確校內課后服務人員勞動報酬,建立校內課后服務崗位勞務報酬標準。

    近期,三亞印發了《三亞市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校內課后服務人員勞動報酬,規定教職工參與由學校舉辦的校內課后服務項目領取勞務費的,按稅前75元/課時的標準發放,每天不超過2課時。教職工參與午餐午休服務的,工作報酬按規定從相應渠道保障。

    海口印發《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的通知》要求,參與校內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可以取得相應的勞務報酬,每課時稅前75元,每人每天不超過2課時。

    據介紹,海口市將建立經費保障機制。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經費采取“政府補助、家長分擔”的成本分擔機制,通過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保障經費。海口市財政按照公辦學校每校(校區)每年不少于15萬元的標準安排課后服務管理經費,鼓勵各區政府加大課后服務經費保障力度。

    此外,我省部分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外資源,通過聘請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士到校參與課后教學服務等方式,適當減輕教師工作壓力,保障教師合理休息時間,確保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