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第七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簡稱“農交會”)已于9月23日拉開帷幕,本次“農交會”上,現代新型農機裝備展區(簡稱“農機展區”)匯集了國內外知名農機品牌產品,全面展示了農機發展先進成果,為我省農機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新活力,更深層面賦能農業現代化。
“合作社現在有50多個農戶、600多畝土地、50多臺農機具,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也離不開新型的農機具,今天來參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新型、科技型、增產型的機械,便于咱們下一步的推廣。”9月25日,晉中市太谷區豐惠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溫海俊,在農機展區上相中了一臺秸稈打捆機和永弘的這臺多功能播種機,“打捆機我們去年就買了,今年的又改進了很多,打出來的草質量更好,更干凈。播種機的種植方式通風,光合作用好,增產效率高,希望今年再推廣幾臺這個機器,更好地為咱們農民服務。”
本屆“農交會”的農機展區實際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共有國內外50多家農機生產企業、100余臺(件)農業機械參展。展示產品主要有大中型拖拉機、智能型谷物收獲機、玉米收獲機、馬鈴薯收獲機、蔬菜收獲機、中藥材播種機、無人植保機、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電動噴霧機、割草機、方捆打捆機、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果園管理機和設施農業裝備以及智慧農機終端設備等。
“如何在土地里面刨出金娃娃,唯一的出路就是增產,我們的增產原理來自同等面積內合理密植,增加玉米的有效株數,普通一畝地在4200株左右,通過我們的這個機械能夠達到5000株,合理密植增加了800株,并且這種種植方式360度通風透光,讓每一珠玉米都有自己的通風道,真正做到了壟壟是邊行,顆顆是地頭,讓地頭和地中間的玉米棒子都一樣。光照足,糧質好,產量上來了,價格也上來了,收入自然就上來了!”在智能農機區,來自鹽城永弘機械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董事長郝漢軍正在向觀展的農民朋友們介紹“大壟雙行、單元四株、品字型、不等距擺放”專利種植模式。
據了解,本屆農機展設置有動力機械區、收獲機械區、蔬菜機械區、果園機械區、智能農機區、山西特色產品區和體驗區等展示區域。通過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化裝備研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機安全監理、農機化信息建設等方面全方位展示我省農機化發展新成就。
“這個是大疆T30植保無人機,載重高達30公斤,效率高,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240畝,而且安全性能高,人藥分離,農民在地頭操作就能打農藥,對地形適應能力強,省水省藥,農藥利用率可達70%—80%,人工的話只有40%左右,一畝地只需要2斤—4斤水,老百姓傳統方法打藥一畝地要用到30斤水………”農業植保無人機前圍滿了觀展民眾,工作人員一邊操作一邊介紹植保無人機的最新科技元素。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本次“農交會”為農民朋友帶來了更多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這些新農機不僅代表了行業今后的發展趨勢,也為農民帶來了更快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作業質量!(記者郝光明 通訊員郭曉云)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