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要善于積勢蓄勢謀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精神,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用戰略眼光把握時與勢,科學識勢、系統謀勢、扎實蓄勢、全面起勢、合力成勢。瞄準“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長三角交通中軸、創新中軸、產業中軸、生態中軸、文旅中軸,高標準打造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休閑度假中心,努力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示范區建設水平,奮力走在現代化建設前列。
一張厚重提氣成績單,勇爭一流走在前
120億元!一動力電池企業再次刷新我省最大單筆融資,估值超500億元。常州屢屢刷新“之最”的背后是深厚的產業基礎底蘊與硬核實力:中國工業大獎、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寧德時代穩居全國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上市企業數量創歷年新高……
5年來,常州堅持不懈興產業促轉型,經濟規模實力邁上新高、產業結構趨于優化、項目建設厚植優勢、創新動能加速蓄積、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企業主體壯大成長,交出了產業強市過硬答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跨過兩個千億元臺階,今年有望突破8000億元,人均GDP突破15萬元,躋身全國十強,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產業強則城市強。縱深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47.8%,高新技術企業數實現倍增。工業規模突破1.3萬億元,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壯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型碳材料產業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連續兩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
從制造起步,從智造走向未來。在產業“高原”上豎起更多產業“高峰”,加快發展高端裝備、綠色精品鋼、汽車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十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重點打造工業機器人、碳復合材料等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
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激活“第一動力”,捧出力度空前的“創新20條”。“十四五”期間,常州將通過400億元科創資金,1:4撬動1600億元社會資本,5年形成2000億元創新投入,以最大力度激發創新活力。
陳金虎表示,以產業強市為支撐,打造創新引領、人才匯聚的現代化新常州。最近,市委謀劃“名城、名校、名企全國行”活動,市領導化身城市招才官,發出非常愛才、青年向往的誠摯邀請函,打造“院士之家+青年驛站+人才公寓”的多層次棲息地。
一個全新能級坐標,讓城市定位成為發展地位
日前,常州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是我省唯一上榜的城市。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常州不斷拉高城市能級。深度嵌入全球創新鏈,推進國際科技與產業創新的有機融合,打造中以“創新”牌、中德“智造”牌,奮力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戰略樞紐作用。
牽手創新的國度,中以常州創新園是國內首個由中以兩國政府簽約共建的創新示范園區。作為中國以色列創新合作領航者,在項目實施、平臺建設、人才引進、合作模式等方面實現新突破,集聚以色列獨資及中以合作企業135家。以色列駐華大使潘綺瑞表示,在疫情之下還能有如此發展速度十分不易,多方協同共同推進建設,把常州園區打造成兩國創新合作“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
對標德國,打造長三角德資集聚區和工業4.0新高地。走進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慕尼黑云對接活動、德國啤酒節正在籌備。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的企業勝偉策負責人埃德溫告訴記者,該企業為奔馳車燈配套芯片,在考察了泰國、馬來西亞多個國家后最終選擇了常州,這也是勝偉策第一次在海外投資建廠。目前已有來自德語區的近40家公司加入園區。
長三角中軸樞紐的獨特優勢,帶動高能級項目不斷成長。6年,6次增資!投資總額4.2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蒂森克虜伯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汽車轉向系統生產基地,生產世界領先的電動安全轉向總成系統,93%依靠智能裝備實現,為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等項目配套。
走進總投資100億元的京東智能電商產業園,“亞洲一號”智慧物流中心、區域結算中心和智能制造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搶抓樞紐經濟,一批投資多元、功能集成、特色鮮明的物流園區正在形成,目前常州已有12家省重點物流基地,凸顯距離最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物流優勢,向供應鏈、區塊鏈物流升級。
立足“一點居中、兩帶聯動、十字交叉、米字交匯”的區位優勢,常州推進常泰鐵路、南沿江城際鐵路、蘇錫常南部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高能級長三角中軸樞紐,提升綜合交通體系覆蓋廣度、通達深度和連接速度,打造長三角現代物流中心,增強要素集聚“向心力”、擴大協同發展“朋友圈”,暢通現代化常州的“主動脈”。據了解,未來5年常州將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000億元以上,實現3小時通達全國重要城市、2小時通行全省、1小時暢行都市圈。
一張現代化施工圖,系統思維蓄勢發力
經濟有韌性,就能更好地應對沖擊;城市有韌性,就能更好地抗御災害;社會有韌性,就能更好地化解風險。在率先建設秩序優良活力彰顯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省委全會首提“韌性江蘇”建設。
記者注意到,常州“532”發展戰略正是在韌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系統思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系列謀劃。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安全作為整體發展觀,一起“落子”、統籌推進、一體貫徹,引領常州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五大中軸”、五軸聯動,突破地級市思維,融入都市圈大潮,拉開大框架、構筑大平臺、做優大環境,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搭建現代化建設四梁八柱;“三個中心”、聚焦重點,形成在區域一體化發展、新發展格局中的城市標識,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彰顯現代化建設特色優勢;“兩大示范”、筑牢基石,進一步拓展城鄉空間、做強城市功能、加固安全防線,提升城市服務力和承載力,夯實現代化建設的底板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良性互動。
記者了解到,常州已制定公共安全體系總體規劃以及29個專項規劃,加快構建全面安全、系統安全、長效安全“三位一體”公共安全體系。以智能化、數字化為突破口,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創新,打牢基層治理基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現代化建設沒有現成模式可循,是不斷探索前行的全新事業。陳金虎表示,實施“532”發展戰略,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鍛長板、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找準戰略支撐點和主攻突破口,把未來常州應該干、能夠干、必須干的事情干好干成,把定位干成地位,讓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年更比一年強。(記者 蔡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