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關乎嘉興發展的喜訊接踵而至:嘉興機場可研報告獲批、嘉興成功納入首批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嘉興至楓南的市域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通過專家評估……嘉興,正以跳出“地級市思維”的姿態,鋪陳出新的發展宏圖。
今天,嘉興又迎來浙江省共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推進大會,吹響共同推進建設的號角。
自今年2月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以來,嘉興積極接棒,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參與到這一新的國家戰略中,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金南翼”。
“虹橋樞紐”戰略意義非凡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打破省級行政區劃界限,納入了滬蘇浙共7000余平方公里區域,在功能設置上,它既是對內開放的關鍵節點,也承擔著對外開放的樞紐鏈接。
也就是說,虹橋這個擁有“頂級流量”的會客廳,正從“上海的虹橋”,大步邁向“長三角的虹橋”“世界的虹橋”,開放能級更上了一個大臺階。
此次要建設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肩負更多的重任: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又一重大布局,是定位升級、開放升級、功能升級。要通過“大虹橋”的強力驅動,促進長三角協同開放、協同改革、協同創新,全面增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這是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后,嘉興再次承擔的一項國家戰略重大任務!這也意味著,嘉興將與上海一起,共同拉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大幕。
《總體方案》提到,到2035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將全面建成,形成“一核兩帶”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橋商務區,面積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擔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和綜合交通樞紐等功能。“兩帶”是以虹橋商務區為起點延伸的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其中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閔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鹽—海寧,重點建設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國際商務區、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區、江海河空鐵聯運新平臺。
嘉興,筆墨不少,機遇頗多。
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花結果,再到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宏大藍圖,嘉興始終是最積極的參與者和最友好的鄰居,成為勾連上海與浙江的前沿。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匯聚了機場、高鐵、地鐵等諸多要素,是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從《總體方案》來看,是想將交通樞紐轉換成長三角要素集聚和輻射的樞紐。其中包含兩大關鍵詞,即開放與合作。
合作主要體現在將開放樞紐的范圍擴大到了蘇州和嘉興等地,體現了跨區域合作共建;開放則體現在長三角可以共用開放樞紐這一平臺,更好地與國內國際大循環連接,撬動全國全球資源。
嘉興積極謀篇布局
藍圖已繪,使命催征!日前,嘉興制定出臺了《嘉興市共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行動計劃》,實施高鐵新城、航空聯運中心建設等八大標志性工程,加快建立文商會旅融合發展機制、優化總部經濟發展政策體系等八大集成改革,聚力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金南翼”。
“國際虹”一頭連著國際市場,一頭連著長三角三省一市腹地,對納入《總體方案》的嘉興4個縣(區、市)來說,參與共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拓展了新的開放空間,為進一步提升功能、鏈接全球提供了機遇。
今年以來,平湖市緊抓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向拓展帶建設戰略機遇,圍繞打造虹橋金南翼浙江第1站總體定位,全力推進虹橋金南翼5A級景區城國際商務協同區、虹橋金南翼科技創新活力區、虹橋金南翼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區建設以及打造虹橋金南翼江海河空鐵聯運開放之城,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投入強度和開放氣度助力“大虹橋”建設。包括加快“城市公園”、5A級景區城等“商務服務+文旅融合”項目的建設,并成立了清華長三院平湖創新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長三院、平湖現代農業科創中心、智能網聯汽車OTA大數據云平臺等落地推進,積極推進中國(嘉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平湖園區建設,努力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鏈接全球的關鍵節點,滬平城際鐵路項目可研通過國鐵集團鑒定中心評審,PPP項目可行性通過論證,項目審批工作穩步推進。
在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向拓展帶建設工作中,南湖區組織編制《南湖區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十大行動方案》,明確高端商務互動、創新爭列促能、數字聯建提效等十項具體工作任務。同時,該區聘請上海高校教授起草《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向拓展帶南湖區建設方案的研究》,進一步明確“集聚創業創新要素、聯動亞太路科創走廊、試點數字經濟合作”等八項工作抓手。今年以來,南湖區加大與南北向拓展帶節點城市溝通對接,與虹橋商務區、蘇州相城區進行積極互動,并與相城區簽署了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意向書,同時積極發揮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功能,今年在虹橋累計舉辦各類推介活動11場,掛牌“海歸驛站”和“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青年科學家交流中心”,提升了南湖區在虹橋商務區的影響力等,同時在文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積極接軌上海。
借著“國際虹”的東風,今年年初,海鹽在上海虹橋國際商務區的進博會會址上,舉辦了2021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其中,海鹽國際(上海)創新中心和復旦科技園發展研究院(海鹽)科創中心正式揭牌啟用。目前,海鹽正全力開展“小縣大城”平臺優化提升行動,積極承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帶來的產業輻射效應。其中,長三角智慧新型顯示城、開發區產業新城、中國核電城、濱海文旅新城、百步時尚產業城、南北湖未來城等六大產業城已初顯規模。同時,復旦科技園發展研究院(海鹽)科創中心內,目前已有嘉興安特菲爾新型光催化技術及環境凈化應用等8個項目簽訂孵化協議或入駐。
對海寧而言,努力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關鍵在于全域融入、重點突破、協同推進,積極謀劃。今年以來,該市聯動國際特色文旅商務區、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區等建設,打造杭州灣北翼科創樞紐。重點包括加快鹽官古城音樂小鎮建設,創新發展音樂產業,推動海塘申遺,打造虹橋文旅重要節點,實質啟動錢塘國際新城建設,一期投資5億元的“國際數字雙創中心”即將正式開園,目前已招引落地43個數字經濟項目等。值得一提的是,接下來,海寧將與上海通過雙向“飛地”,助力兩地共同在戰略性項目上整體參與產業鏈分工,推動雙方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密切結合,進一步打通滬浙創業創新資源。此外,海寧正在積極謀劃推進浙江大學(海寧)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教育、科技和產業資源規模化集聚的全球科創高地,以及國際科教合作與人文交流新型空間。(記者 潘曉琴 通訊員 馮建松)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