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海線寶天段鐵路是中國大西北的咽喉要道,沿著渭河如同一條鋼鐵巨龍蜿蜒腹臥在崇山峻嶺之間,列車駛入隧道后凜凜寒風讓隧道頂部出現結冰,嚴重威脅鐵路供電設備安全,鮮俊琪和工友便是守護這里的“打冰人”。
今年26歲的鮮俊琪已在寶雞供電段度過了3年時光,每年春運,他都會前往山區支援打冰工作。
“今天打冰作業是坪顏區間76至84號隧道,早7點整出發,現在開始檢查打冰桿狀態。”作為打冰小隊負責人,作業前鮮俊琪按照要求認真進行著分工準備。
2月初雖然已是“五九”天,但寶天線山區氣溫還在零度以下。清晨7點,打冰小隊一行三人從坪頭打冰駐點出發,開始了今天的作業。
“鮮俊琪,7點到9點計劃一共通過上行車5趟次,發現冰了通知我,我給你們防護!”作業伊始,對講機中傳來了防護員蒲衛兵的聲音。寶天線鐵路沿著渭河穿越秦嶺山脈,線路曲線多,隧道多,沿途還有下行線和國道,汽笛聲穿插山澗,防護好打冰作業人員的安全是蒲衛兵的重要職責。
圖為鮮俊琪在隧道內作業。 趙濤 攝
鮮俊琪和曾永在蒲衛兵后方扛著三節打冰桿,來到第一個隧道口處按照要求用攝像手電記錄好隧道標識,再打開跨在腰間的強光手電,開始尋找隧道頂部的結冰。
走到76號隧道抬頭一看,隧道上方漏水點痕跡明顯,鮮俊琪立即舉起手電掃向隧道頂。“這兒有根冰,曾師傅,連桿吧!”鮮俊琪立即協助曾永連接打冰桿,一根5米多長的打冰桿被快速撐起。
“一、二、起!”曾永握住手柄,鮮俊琪在打冰桿另一頭用力向上一甩,只聽到“咔嚓”一聲,一根冰柱瞬間被擊碎。打完一處冰,他們收起打冰桿,拿著電筒一步一仰頭,仔細搜尋著接觸網上方每一處漏水點,向前行進。
圖為鮮俊琪與曾永在隧道內作業。 趙濤 攝
“客車274次接近,請注意避讓行車!”正走著,對講機里傳來蒲衛兵的聲音,兩人立即躲進狹小的隧道避車洞。
不一會兒,一趟列車呼嘯而過,冷風裹著灰塵巨浪般襲來,兩人屏住呼吸,瞇著雙眼待列車通過。風速稍緩,才長出一口氣繼續出發。
8點30分,天色已亮。在經過82號隧道前的一處明洞時又發現了結冰,兩人打冰桿再次連上。
今年冬季,鮮俊琪已經完成了38趟次的打冰任務。春運里,他更是堅守在臨時打冰駐點,寶天線上像鮮俊琪這樣的“打冰人”有近百人,他們遠離城市喧囂,堅守在鐵路線上,為春運里安全行駛的列車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