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民生 > 正文

    稻田里藏著寶貝 杭州首個“稻漁共生”試點項目在江東試點

    一陣微風拂過,掀起一陣陣金黃色麥浪,這就是杭州錢塘區江東農場如今的景象。在這里,種著近4000畝水稻,其中有350畝的水稻田里,還藏著一些寶貝,這就是作為今年全市“稻漁共生”的試點項目,該試點在杭州尚屬首次。

    從今年8月開始,這片稻田里就嘗試放養了以往只生長于溪流之中的馬口魚、石斑魚等魚類。據了解,稻漁綜合種養是根據生態循環農業和生態經濟學原理,將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通過對稻田實施工程化改造,構建稻漁共生互促系統,大幅度提高稻田綜合經濟效益,是一種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通過投放馬口魚苗實施稻漁種輪養作模式,為實現“一水兩用”和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豐收”而努力。

    在這樣的共生模式下,農田的收入有了顯著提高。首先,馬口魚等魚類的出水價就高達40元/斤,而且生長周期也比較短,比養其他雜魚效益更好,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僅各類魚的總產量就會達到4000斤,屆時,光是養殖馬口魚的這40畝稻田,就能增加收益10萬元以上。

    實際上,在此之前江東農場已經進行過類似嘗試,早在今年年初,江東農場的200多畝蝦塘里,就投放了4000尾-5000尾蝦苗,而這200多畝蝦塘都是由原本的農田改建而來。到了今年5月,這些小龍蝦陸續上市銷售,這為江東農場增加了每畝1000多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已落實稻漁綜合種養基地68個、面積1.16萬畝。接下來還將強化政策保障、深化技術創新,進一步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計劃到2025年,全市實施新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萬畝以上,實現畝均產出水產品100斤、水稻1000斤,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面促進穩產保供、穩糧增收。同時,不斷完善農業內部循環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記者 朱光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杭州錢塘區江東農場 穩產保供 穩糧增收 稻漁共生互促系統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