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路”猶如城鄉路網的梗阻,不僅影響當地經濟發展,也給群眾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打通“斷頭路”,可以說是一項連通民心的民生工程。近期,桐廬縣打通兩條鄉間“斷頭路”,解決了因道路交通導致經濟發展“卡脖子”的情況,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歡迎。
消除道路掣肘 旅游大巴直接開進村里
位于桐廬縣分水鎮的天溪湖,沿線景色秀美,今年國慶節前夕,一條嶄新的縣道——樂老線(三槐段)的正式通車,為沿線鄉鎮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過去,這段縣道是我們的一條‘斷頭路’。”分水鎮副鎮長李永平告訴記者,樂老線(三槐段)拓寬工程是杭州市打通“斷頭路”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程,起于臨安區樂平鎮,終點位于分水鎮三槐村,全長3.67公里。
改造前,該路段存在道路狹窄、路面凹凸不平、強弱電線分布雜亂等情況,且因車流量逐年增多,時常出現兩車交會不暢的情況,困擾兩地百姓的出行。“路面大概只有4.5米,兩輛小車交會要慢慢通過,遇到大車甚至要停車讓行。”三槐村支部委員姚冬英介紹。
制約百姓出行的同時,這段“斷頭路”更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每年5—10月是天溪湖的旅游旺季,上海、安徽、江蘇等地的游客絡繹不絕,但因為道路掣肘,大巴車開不進村,給當地旅游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隨著杭州市打通“斷頭路”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2021年,桐廬交通部門啟動了樂老線(三槐段)拓寬工程。項目自2021年8月份進場,在交通部門的統籌協調下,屬地鄉鎮和縣公路服務中心通力協作配合,克服了臺風“梅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加大物資機械投入,確保項目按期完工。
“標準路面寬度為7米,實際上我們做到了8米多,而且沿線強電線路下地,弱電線路往山上移,不僅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觀感也更為舒適。”李永平介紹,道路規劃、實施的過程中,將交通運輸與旅游元素有機結合,比如沿路打造融入當地文化元素的景觀節點,配套路燈設施,預留環湖綠道接口,在助力“治堵”的同時,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不久前,鄰近的省4A級景區鄉鎮合村鄉還與分水鎮天溪湖結成旅游聯盟,將沿線的景點、民宿、農家樂等旅游資源串點成線,以此帶動周邊村落發展。
物流進村設點 收發快遞再也不用跑鄰市
近日,連接桐廬縣新合鄉、諸暨市馬劍鎮的唯一通道——柴雅線新合仁村至雅坊段提升改造“斷頭路”項目也順利完工,在為百姓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該路段全長5公里,之前路面只有四五米寬,兩車交會存在一定困難,坑洞裸露的情況也比較多。”新合鄉平安建設辦副主任孫琦權介紹,同時,道路沿線有幾處臨水臨崖點,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曾經發生過山體塌方。面對蹩腳的通行條件,當地百姓迫切希望徹底改變這一狀況。
2021年6月,柴雅線新合仁村至雅坊段提升改造“斷頭路”項目正式進場施工,在桐廬交通部門和屬地鄉鎮的共同努力下,這條“卡脖子路”在今年國慶節前迎來了正式通車。
記者了解到,新合鄉位于桐廬與諸暨交界處,與諸暨之間的較為密切。“過去,大家寄快遞都喜歡跑到諸暨去,因為去那邊更快捷。就連村里的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也將新廠址選在了諸暨。”新合村黨支部副書記鐘建群說。
提升改造后的柴雅線寬七八米,兩輛大車交會已不成問題,沿線的安全隱患問題也一并整治消除。現在,從村里往諸暨、富陽方向可以節省近10分鐘。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不僅使擁堵情況得到了有效緩解,未來還會吸引諸暨、紹興甚至蕭山更多企業進駐新合鄉小微園區,發揮當地人力、土地等方面資源優勢,提高鄉村就業水平。
打通“斷頭路”,為新合鄉旅游業發展、百姓增收提供了交通“動能”。“今后,新合村的香榧、茶葉和新合索面等土特產就可以從我們村里的物流代收點,直接發往全國各地了。”鐘建群說。(記者 毛雨佳 通訊員 毛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