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個數智農場是丁錢華的夢想。
浙江省農業技術能手、杭州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蕭山區鄉土專家……眼前這位白白凈凈的90后,你很難把他與農民掛鉤。他叫丁錢華,是蕭山義橋丁家莊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今年承包土地達到5000畝。
從6年前的“倉促”上陣,到如今在鄉村振興的共富路上找到了事業的發力點,“智慧種糧”已成為丁錢華的拿手好戲,并獲得了驕人的成績。
在田野中發掘新藍海
丁錢華大學里學的專業是建筑,但他卻選擇回鄉幫父親打理承包地。第一次面對泱泱百畝田地,丁錢華有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勁兒。
丁錢華說:“當時一連開了幾個小時,這插秧機秧苗插得又直又好,真的很神奇。”
廣闊的田野,讓丁錢華對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整整兩年時間,丁錢華全身心撲在了這塊土地上,瞄準的就是田間作業的高效化、數字化。
當知識與創業相遇,當青春與傳統碰撞,總能迸發出耀眼的火花。漸漸地,丁錢華發現,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干農業也能干出一番大事業。
2017年,他第一次在田間地頭采用無人機植保,減少農藥成本30%,每次飛行最多可攜帶50公斤農藥,噴灑效率是人工的30倍。憑借專心研究,丁錢華的團隊榮獲多項榮譽:浙江省首屆農用無人機操作技能大賽三等獎、浙江省農機操作員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蕭山區農機化示范基地、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省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
丁錢華說:“我們今年開始投入使用無人機精準變量施肥技術,目前這個技術蕭山沒有人做過。”
據悉,這種施肥技術主要是通過多光譜航拍無人機采集數據,將數據合成處方圖并上傳到無人機,達到變量施肥的高科技手段。這樣可減少肥料用量的5%,增產5%以上。
在探路中體現年輕人擔當
如今,還有不少傳統農場,特別是老一輩的農民還是不能完全接受無人機等智慧化手段來進行打藥、施肥、撒種等。
丁錢華說:“最開始大家只是覺得新奇,結果一年下來,看著我們人沒下到田里,稻子卻長得很好,就開始相信了。”當實打實的成本節約和糧食豐收呈現在眼前時,他們對新時代數字化技術的信任感就逐漸增強了。
“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本就是我們年輕人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的農業才會越變越好。”丁錢華有一個夢想,拿一塊連片2000畝以上的農田,建設一個數智農場,并把它作為一個教育示范基地加以推廣。
如今在義橋、在蕭山,像丁錢華那樣投身農業,實現自身價值“新農人”,已成為鄉村振興中的一道靚麗風景,他們的愿望就像腳下的大地這樣樸實——在共富路上,讓農民成為大家羨慕的職業,讓農業成為人人想干的一項事業。(蕭山微融圈 黃堅毅 高路記者 鄭麗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數智農場 杭州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 蕭山區鄉土專家 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