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民生 > 正文

    “半小時交通圈”倒計時!閩三角經濟版圖煥新

    閩三角的經濟版圖正在重構。8月30日,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新建福(州)廈(門)鐵路(以下簡稱“新建福廈高鐵”)全線鋪軌貫通。通車后,福州、廈門將現“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泉州、漳州閩三角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

    閩三角地區包括廈門、泉州、漳州三市,一直以來在外向型經濟、對外貿易方面發展強勁,已發展如文旅、金融及現代服務業等更多特色產業。但夾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之間,也讓閩三角地區在經濟發展上備受“虹吸效應”影響。

    “半小時交通圈”倒計時

    新建福廈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正線全長277.42公里,全線共設8座車站,北起福州市,途經莆田市、泉州市,南至廈門市和漳州市;北端銜接合福鐵路、溫福鐵路,南端銜接廈深鐵路、龍廈鐵路,先后跨越湄洲灣、泉州灣、安海灣3個海灣,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車后,福州、廈門兩地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泉州、漳州閩三角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

    鏡頭倒回到2004年6月。福廈鐵路首次經國務院批準立項,一座超級工程由此開始規劃。

    2005年9月福廈鐵路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7月20日,福廈鐵路全線貫通。12年后,隨著新建福廈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主塔成功封頂、湄洲灣跨海大橋順利合龍,新建福廈鐵路關鍵控制性節點順利打通。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八縱八橫”的新高鐵網絡,閩三角也成為我國交通發展的紅利享受區,新建福廈高鐵開通后將為打造福建沿海“一小時經濟圈”提供強勁動力。

    經濟版圖煥新

    “高鐵將拉動經濟,縱橫的高鐵網也將改變區域經濟版圖。”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中心研究員王鵬表示,閩三角地區一直以來在外向型經濟、對外貿易方面發展強勁,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閩三角擁有歷史經濟發展優勢,未來有良好發展潛質。

    一直以來,閩三角地區的廈漳泉三市工業產業集群聚集,集約發展優勢凸顯。2010年,三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879億元,占福建省總量的54%。十年來,三市已形成一批專業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目前,廈漳泉也已發展如文旅、金融及現代服務業等諸多特色產業。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福建GDP總量為24605.36億元。

    王鵬表示,“半小時交通圈”將進一步加快廈漳泉內部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消費流的流動,促進閩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

    發力重于借力

    地理位置上,閩三角地區位于珠三角、長三角之間,上述地區對其輻射素有“強弩之末,鞭長莫及”之說,也有“影響之深,受益長遠”的觀點。

    對此,王鵬分析稱,“閩三角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可能形成經濟上的‘虹吸效應’,好的資源可能被吸收到長三角、珠三角。在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上、數字化轉型上,閩三角還需要加把力”。

    “‘閩三角’經濟地理戰略意義重大,對長三角、珠三角的輻射之力、滲透影響之力、反作用之力也不可忽視。其可以‘承珠接長,連接中部’,對抗區域經濟邊緣化,在‘多角’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洪濤表示,深化閩臺經濟合作,充分發揮對臺優勢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要依托,其關鍵正是實施閩三角城市聯盟發展戰略,打造海峽西岸“區域經濟集群”發展優勢,“廈泉漳城市聯盟”有利于提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綜合競爭力。

    “跨海高鐵全線鋪軌貫通是閩三角重要的一個發展節點,對于促進東南沿海城市群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閩南金三角在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強閩臺經濟合作中也發揮重要作用。”王鵬直言,對于閩三角的未來發展,“可以借力,但更重要的在于發力。”(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郝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半小時交通圈 閩三角經濟版圖 跨海高鐵 新建福廈高鐵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