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民生 > 正文

    深化校企創新合作 鎮江潤州打造青年人才“紅色磁場”

    “我們準備4月啟動招聘活動,去學校幫助企業‘招兵買馬’。”3月10日,鎮江市潤州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馬潤東先后走訪星河機器人、優瞳智能科技等4家企業,將企業人才需求整理上報,協調解決方案。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我們大力實施‘紅色潤才’工程,推動人才黨建,著力強化黨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的有機統一。”潤州區委書記徐心田說,2021年該區新增高層次人才16人,其中青年人才占比37.5%,引進大專以上畢業生3302人,發放各類補貼330余萬元,形成吸引青年人才的“紅色磁場”,為現代化一流主城區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用好“紅色磁極”,增強感召力

    在民營企業江蘇瑞祥科技集團黨群服務中心,“瑞祥商學院”“南山書香讀書角”“臥龍茶室”等功能室成為青年交流合作、學習成長的“溫馨家園”。該集團黨委圍繞“黨建+人才增效”,實施管培生500計劃,即3年招聘500名大學生,目前已引進193人,40%的青年黨員走上管理崗位,85%的管理人員遞交入黨申請書。“我們以黨組織這塊‘磁極’,帶動青年人才集聚,職工離職率連續兩年低于7%,特別是黨員職工離職率只有0.2%,這在人才流動頻繁的互聯網行業不多見。”瑞祥科技集團黨委書記顧建輝說。

    “既要以政策和服務引人,也要以‘兩新’黨建拴心留人,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青年人才的‘向心力’。”潤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亮說。

    目前潤州區共有59個“兩新”黨組織,助力企業招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江蘇南徐中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建強流動黨支部,從近兩年入職的200多名員工中發展11名預備黨員,培育一批“紅色管家”;鎮江建工集團實施“五大紅色工程”,黨員技術骨干帶頭開展技術攻關,累計獲得國家級專利8項,滑膜業務保持全國一流……

    培育“紅色磁體”,提升滲透力

    “各位親,下面給大家展示的這套茶具來自馬可文創手工小店。”在潤州團區委主辦的“團團邀你看潤州——走進‘青’文化”活動上,馬重陽、佟可這對“創客夫妻”的小店被重點推介。5年前,他們從江蘇大學畢業后,在西津渡落戶創業。

    “潤州城際商圈是青年人才的集聚地,去年引進的大學畢業生中10%分布在商圈。”潤州團區委書記楊凡說,商圈團組織依托“智·創空間”,引入“e政務”便民服務站、就業創業輔導等服務項目,幫扶青年人才創業成長。

    80后創業青年柴艷開在潤州萬達商圈的奶茶店里,潤州城際商圈文創設計大賽評選出的“認識鎮江的第一眼”系列文創產品被放在顯眼位置。“今年春節假期,潤州團區委開展‘新春嘉年華’活動,幫我們拉來打卡‘流量’。” 柴艷告訴記者,現在區里的青年學習社、潤團團城市書房等青年陣地都建在奶茶店這種“青年聚集地標”,朝著越來越潮的方向發展。

    潤州區建立各類非公團組織187個,發揮團建聯盟優勢,每年為在鎮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100余個,同時通過舉辦“青年主題沙龍”“青心戀”等聯誼交友活動,吸引青年人才320余人次。

    激活“紅色磁能”,釋放凝聚力

    “項目落戶遠洋創新創業產業園后,樓宇人才專員黃曄第一時間上門為我提供幫辦代辦服務,一天時間我就‘足不出樓’拿到了營業執照。”入選2021年度“潤州英才”的青年博士凌云志說,目前公司正在新能源賽道上“加速跑”。

    主動靠前服務人才。潤州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人才驛站,配備100余名“紅色專員”,推行“人才吹哨、專員報到”服務模式,構建起覆蓋全域的“15分鐘人才服務圈”。

    “虹灣威鵬成立后,區人才辦和水利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通過直播帶貨、召開產品推介會等方式,幫助我們打開了無人船銷售市場,當年實現合同總額800余萬元。”2021年度省“雙創計劃”入選人才張延偉說,公司設立多個大學生實習崗位,先后吸引10余名大學生來潤就業,釋放“以才引才”的鏈式效應。

    潤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徐燕表示,今年該區將聚焦“雙輪驅動”的關鍵賽道,有效集聚創新要素,深化校企創新合作,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打造人才服務潤州樣板,不斷優化創新發展生態,為實現筑造“四個主城”的美好愿景、打好產業項目建設關鍵戰役提供堅強智力支撐。(記者 晏培娟 錢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鎮江潤州 青年人才 紅色磁場 源頭活水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