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回老家,在東方就能辦理低保救助申請,真的很方便。”近日,居住在東方市八所鎮東海社區的市民馬雙在申請到了低保社會救助資金后,感慨著說道。
今年49歲的馬雙來自四川,1990年便到東方入伍當兵,退伍后不僅在當地組建了家庭,還經營起一家餐飲店,生活平淡美滿???017年的一場重疾讓他失去了勞動能力,如今每月還要為約2000元的醫療費用發愁。“一直想申請低保,卻苦于是外省戶籍,遲遲無法辦理。”馬雙說。
困擾馬雙的難題,同樣也難住了不少需異地辦理事項的當地群眾。過去,非東方戶籍人員要申請低保需要回到戶籍所在地辦理,來回奔波延長了救助周期,還增加了群眾的經濟負擔。低保這一社會救助民心工程,因“屬地管理”制約,不但幫不上忙,還成了群眾的“急難愁盼”事。
為此,東方市民政局結合“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針對非本地戶籍人員申請社會救助需“異地跑”這一問題,于8月24日印發《東方市居住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工作實施方案》,旨在解決非戶籍人員異地納保難題,減輕群眾負擔。
“對在東方市居住的外地戶籍群眾,可由居住地政府將其電子信息檔案通過省級、部級社會救助信息系統轉發至申請人戶籍地縣級民政部門,再由戶籍地縣級民政部門協助同步開展申請人在戶籍地的經濟信息核對。”東方市民政局副局長符林紅說,核對后再由東方市民政部門開展入戶核查、審批審核,確認后便可撥付救助金。
“納入低保后,我的醫療費用能報銷90%,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作為首批納入非戶籍人員申辦低保社會救助的群眾,這項民心工程讓馬雙感慨萬千。
目前,東方已組織全市民政系統專干參加社會救助專題培訓,同時將繼續排查持有居住證的社會救助申辦對象,并發動在東方居住的困難家庭積極申請社會救助,做到符合一戶審批一戶,提高困難群眾生活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通過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救助體系:對國外戶籍來瓊創業務工并在本市轄區居住的人員,出現因病、因災、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可由市民政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記者 劉婧姝 特約記者 方宇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