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海南省第五屆割膠技能競賽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開賽,伴隨著“嚓嚓嚓”的聲音,在一排排已穩穩固定好的橡膠樹樁旁,割膠選手們攥著傳統膠刀,飛快地在樹樁上劃割出一道道均勻又平滑的割痕,隨之掉落在地上的外皮和韌皮等不少碎片,也被裁判員取樣帶走,作為考核打分的依據。
“一定要穩、準、輕、快,一旦割太深,就容易傷到樹干;如果割太淺,流出來的膠乳就會太少。”當天,來自白沙縣打安鎮田表村38歲的女選手陸圣霞在與其他選手同場競技時毫不怯場,最終,她斬獲了當天比賽民營膠工競賽區二等獎。據悉,就在去年舉行的白沙第六屆割膠技能競賽上,她從上百名割膠能手中突出重圍,勇奪該賽事傳統膠刀項目的冠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割膠好手。其實,早在20年前,在家務農的陸圣霞就開始跟隨父母管護橡膠樹并學習割膠,家里能開割的那三四百株橡膠樹是全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奈何由于缺乏有效的技術培訓,多年來,陸圣霞割膠速度偏慢,膠水產量也始終上不去,還容易傷及樹干,再加上前幾年膠水價格持續低迷,為此,她與不少膠農一樣,管膠、割膠的積極性一直提不上來。
近年來,白沙常態化組織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及各單位的農技專家下鄉開展管膠、割膠等農技培訓,陸圣霞抓住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騰出不少時間來琢磨并積累管膠、割膠的每一個技術要領,割膠技術也隨之飛快提升。“這幾年膠水價格穩步提升,政府還為我們購買了橡膠保險,去年我們家光是橡膠收入這一項少說就有2萬元。”現今,陸圣霞與丈夫用心管護著大約800株橡膠樹,還攬下托管村民橡膠林的活,一家人通過發展橡膠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據悉,目前白沙橡膠種植面積約104萬畝,年產干膠近3萬噸,農村人均擁有橡膠6畝,是全國第二大民營橡膠種植縣,也是海南第一民營橡膠產區。近年來,白沙縣委縣政府持續發力推動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全面落實“橡膠十條”措施,多舉措優化橡膠“三統一”模式,并在全國率先實施天然橡膠“雙保險”扶貧模式,實現全縣膠農戶均年增收達到3000元以上。此外,同比2016年,白沙2020年橡膠畝產干膠由60公斤提升至70公斤,乳膠銷售總額由2.4億元增加至3.2億元,割膠率也由60%提升至90%,白沙橡膠產業持續助農增收更穩了。(記者 曾毓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